智库中国 > 

中国的生活满意度与消费和收入不平等

来源:中国智库网 | 作者: | 时间:2018-05-07 | 责编:李晓曼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来研究经济不平等与中国居民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此次研究以消费来衡量经济不平等,因为消费比收入更适合作为经济不平等的衡量标准。研究发现,经济不平等总体上与生活满意度呈负相关,且这种负相关在低收入人群中比高收入人群中更为显著。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不平等与生活满意度相关联的机制,发现期望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研究背景


  近30年来中国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但也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包括腐败、环境恶化、经济不平等加剧等。中国的收入基尼系数从1980年的0.33上升到2000年的0.46,到2007年上升为0.49,位居世界前列。那么,经济增长(伴随着经济不平等的增加)是否会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本文首先使用收入和消费数据分析了中国经济的不平等,然后将重点放在消费不平等上,因为消费支出能够更全面和准确地衡量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资源。其次,本文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与不平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考察。之后,本文进一步将城市居民分为有城市户口和无城市户口,分别研究他们的生活满意度。由于户籍制度在中国仍是影响福利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城市户口的城市移民在就业、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对不平等可能会有不同感受,对生活满意度也可能有不同评价。最后,本文还分析了不平等与生活满意度相关关系背后的机制,利用CFPS数据研究了期望在相关关系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是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设计并实施的一项每两年一次的全国性家庭跟踪调查计划。本研究使用CFPS2012年数据来衡量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数据共包含7940户家庭和19583名成年人。


  本文对于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评估基于调查问卷。在成年人调查问卷中“你对你的生活有多满意”这个问题下,受访者被要求从1(非常不满意)至5(非常满意)中选取一个数字。生活满意度衡量人们对整体生活的思考和感受,而主观幸福感则强调对当下情感和事件的享乐程度。本文将选择4或者5的个体归为对自己生活满意的人群,选择1或2的个体为对自己生活不满意的人群。结果显示,40.6%的受访者对自己的生活满意,17.4%的受访者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总体上高于农村居民。在城市居民中,拥有城市户口的比拥有农村户口的更为满意,但二者差距不是很大。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消费支出是更好的福利衡量指标。CFPS数据中的家庭消费支出以每周、每月和每年的频率收集。每周支出包括食品消费、酒类和香烟,月度支出则通常包括通信、水、电、燃料、雇用保姆、当地交通、日用品、娱乐、彩票和房屋出租。年度支出记录一年中偶尔发生的支出,包括与住房有关的支出、家用电器/服务支出、衣物、旅游、医疗支出、教育支出等。人均家庭消费支出通过将年消费支出总额除以家庭成员数量得出。家庭收入是所有来源的家庭收入和个人收入的总和。统计结果表明,收入和支出两个指标的中值相似,但在分配顶端,收入实际上略高于消费支出,这反映出中国富裕家庭的储蓄习惯。收入不是衡量中国总体经济资源分配的最佳指标,因为在经济资源分配底端的居民,支出远远超过收入。


研究结论


  首先,在控制家庭绝对与相对经济水平和其他个人特征后,中国居民的经济不平等总体上与生活满意度呈负相关。此外,处于经济资源分配底端的居民生活满意度比处于顶端的更为敏感。


  其次,家庭层面经济资源越多,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更高,生活满意度也会更高。因为城市地区比农村地区拥有更高质量和更多种类的商品,消费的可得性要大得多,因此在城市地区更多的经济资源能够更容易转化为更高的生活满意度。


  第三,在美国,邻居的收入与美国人的幸福感呈负相关。但在中国,由相对消费支出衡量的邻居的经济水平对生活满意度影响不大。


  第四,个人的主观福利不仅取决于物质生活的实际水平,还取决于期望。通过分析不平等与生活满意度的关联机制发现,不平等可能随着人们收入期望的变化而影响其生活满意度。当不平等加剧时,人们的期望便增加,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会更加不满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