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忠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共同体

发布时间:2018-06-09 21:56:27    来源:中国网    作者:王琳    责任编辑: 王琳_观点

       中国网讯(记者 王琳  实习生 张佳钰)6月9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深圳市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举办的“改革开放40周年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职委员刘忠朴发言的题目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共同体。发言如下:


        如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共同体?


       第一,粤港澳湾区要坚持“蓝天行动”,空气质量可以达到或接近三个世界级湾区水平。人的治理行为对空气质量改善是明显的,不是没有办法,是有办法的,是要看你什么力度。空气质量只要坚持做,还是可以做到的。


       第二,整个“9+2”空气治理,在治理目标、措施、力度、执法上要突出“协同”二字。深圳PM2.5首先要治理机动车,机动车占的污染源比重最高,因为空间小,车的密度大,包括工业源、扬尘,深圳的港口,现在粤港澳湾区是一个港口群,港口对空气质量的污染应该是污染大户,因为轮船船舶烧的油是重油,污染是最重的。在管理机构上、统一措施上,9+2、粤港澳怎么样来协同,顶层设计怎么来做。


       第三,受污染的河流是包袱还是资源。整个粤港澳河流一万多条,相当一部分河流都在城市里面,深圳河流310条,310条大部分都在建城区里。举例子,韩国首尔,20世纪初,河道都是垃圾,汉江沿岸都是垃圾、都是工棚,到58年加上盖,上面跑着车,到03年,李明博作为市长,把它的盖重新拆掉,恢复到现在的生态。如果把河流治理的好,就是一个景观,是一个资源,不是一个包袱。


        第四,建议“9+2”应尽快采取减排措施,提升近岸海域水质。东京湾几百条河流,加上支流上千条,它的海水水质现在已很好,而且东京湾,污染物是一个豁口型的,不像粤港澳是开放型的,所以粤港澳比较急迫的就是海水水质的改善。


        第五,建议“9+2”进行整体的环境承载力研究。


        第六,经济总量和人口的持续增长,与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是可以实现的。


        第七,新科技、新产业、新经济,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但产业链、供应链如何解决。黑色的几十个污染产业在深圳是没有的,但电路板和电动两个产业,2014年有735家,实际上无论是电路、线路板这些低端产业污染物和我们整个做的高端制造都是有关系的。


        第八,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中,生态环境部分的表述、份量、强度还是很值得关注的。这一部分不知道规划里是如何体现。刘忠朴认为粤港澳一个是要解决创新驱动问题,成为科技创新中心,绿色是要解决绿色发展问题。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