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构建现代金融体系 布局金融强国战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作者:张赛 | 时间:2018-07-16 | 责编:李晓曼

研讨会现场 本网记者 张赛/摄

7月13日,由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举办的“金融改革发展与现代金融体系”研讨会暨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2018年上半年金融分析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时值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一周年,此次研讨会邀请多位金融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研判上半年金融形势,探讨我国未来金融战略。研讨会同时发布了《中国的金融战略:历史经验、理论指引与未来布局》研究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刘萍出席会议并讲话。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理事刘元春主持。

刘伟首先说明了我国金融正处于由大到强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充满现实的挑战。他同时指出,大国的崛起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不仅是世界强国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其必要的工具。最后,刘伟表示,金融学科是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最早、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是学校依托财政金融学院等各方面学术资源重点建设的新型高端智库,其与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的合作可以更加深化,双方的研究成果也必将在深化金融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刘萍表示,40年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金融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依旧要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防范金融重大风险。刘萍接下来从法律的角度阐释了民法典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性,她认为世界经济发展充满着无限希望和光辉愿景,但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严峻挑战,我们顺利构建现代金融体系任重道远。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讲话 本网记者 张赛/摄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研讨会上介绍了《中国的金融战略:历史经验、理论指引与未来布局》智库报告。报告从理论和历史两个维度分析金融对于强国建设的必要性,认为金融是世界强国的重要支柱和必要条件,完善的金融体系通过提供有效信息与风险分散手段,提高了金融活动的参与意愿,促进了资本积累和生产提高。另外,金融也对增强国家软实力有重要意义,强大的金融体系能够有效整合国际资源。报告还指出了国内、国外金融条件对中国强国战略的影响,包括对国内外金融体系和监管机制的分析。

报告最后总结了中国在成为金融强国道路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从战略上布局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建议。第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金融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制定金融强国战略,提高我国金融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第二,做强实体经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实现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第三,从硬件设施和软环境建设两方面,夯实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第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跨越式发展,解决金融领域的核心问题,加快互联网对传统金融部门的改造。第五,推动国际金融合作,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提升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话语权。

发布会后,与会专家围绕“上半年金融形势分析与下半年展望”“中美贸易战对我国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影响评估”两个议题进行了闭门研讨。原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蔡鄂生,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延礼,中国银行原副行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张燕玲,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方上浦,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丁志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巡视员、研究员魏加宁,国家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刘勇,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首席金融专家俞平康,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刘志勤,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副巡视员、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韶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赵锡军,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穆怀朋,中国人民银行原参事王敏,中央财经大学原校长王广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张杰,国务院参事室办公室副主任唐华东,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刘锡良,人大重阳首席研究员贾晋京,人大重阳研究员卞永祖等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刘萍讲话 本网记者 张赛/摄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理事刘元春主持研讨会 本网记者 张赛/摄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发布报告 本网记者 张赛/摄

《中国的金融战略:历史经验、理论指引与未来布局》报告封面 本网记者 张赛/摄

研讨会现场 本网记者 张赛/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