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绘好“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工笔画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顾严 | 时间:2018-08-29 | 责编:王琳_观点

        顾严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


        共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是社会根基,人文交流是民心相通的实现载体。“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我们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卫生等领域制定了一系列合作规划和行动计划,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多层次的交流合作机制,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务实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初步绘就了人文交流“大写意”


         我国政府与世界粮食计划署、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民航组织、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儿童基金会、难民署、开发计划署、工业发展组织、人口基金会、贸易和发展会议、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中美、中英、中欧、中法、中印尼、中南(非)、中德等多个高级别人文交流与合作机制先后建立,涵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旅游、媒体、电影、妇女、青年等领域。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2017—2020年)》《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实施方案(2015—2017)》《“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等政府文件制定实施;国内80多家民间组织共同启动了《中国社会组织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行动计划(2017-2020)》。


         地方层面也在积极搭建对等的人文交流机制。除省际合作以外,还开展了流域合作——中国长江中上游地区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在旅游、文化、教育、青年等合作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对外友好城市结对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2013年—2017年新增数一直保持在90对以上,2015年和2016年当年结对数达到129对的历史最高水平。2017年末,友城结对总量已经超过了2500对。


        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


       “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切实让参与其中的当地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中国教育对接沿线国家需求,加快推进语言互通,为民心相通架设桥梁。国家每年公派40多个非通用语种上千人出国学习培训,支持高校开实现外语专业设置全覆盖,每年接受10余万人来华学习汉语,沿线国家通过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接近50万人。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为民心相通培育使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留学生已超过20万人。


        我国与有关国家建立了区域性的文化对话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部长会晤、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部长合作论坛(1+16)、中阿文化部长论坛、中国与东盟10+1文化部长会议等。建立了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图书馆联盟、博物馆联盟、美术馆联盟以及艺术节联盟。深入开展丝绸之路文化之旅、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等交流活动,预计到2020年,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规模将达到3万人次。


        卫生领域在沿线国家实施了一批早期收获项目。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开展传染病跨境联防联控,与中亚国家开展包虫病、鼠疫等人畜共患病防控,与东盟、俄罗斯、以色列等开展卫生应急合作,为亚、非、南太国家提供医疗卫生援助,与中东欧、东盟国家开展传统医药合作,与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等通过三方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传染病防控。中国医护人员救死扶伤,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广泛赞誉和真心感谢。


        精雕细琢的高质量人文交流


        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是下一阶段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的基本要求。


       应该看到,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一是要完善与“民心相通”总目标对接的制度安排。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框架下,加强对人文交流各领域的统筹,定期总结经验,剖析负面典型,跨部门相互借鉴与警示。对财政投入大、覆盖地域广、媒体关注高的人文交流项目,进行“民心相通”效果评估。


         二是要搭建多层次的合作平台。在建立健全政府间合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民间机构、社会团体及智库作用,建立多样化、专业化的民间人文交流合作网络,拓宽国内外普通居民参与“一带一路”的渠道,促进自发的、深入的、持久的友好往来和务实合作。


         三是要扩大共同工作的人文交流合作队伍。建立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适应,由外交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人员、社会组织人员、志愿者共同组成、分工协作、深入一线、规模宏大的驻外人员队伍,提供有效激励的福利待遇和配套保障。


         四是要建立“民心相通”与其他“四通”的协同机制。政策沟通要充分尊重当地民意基础,促进谅解和理解。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要尽可能发挥带动就业、提升技能、促进增收的作用,涉及占地、环保的要扎实开展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评估。资金融通要发展普惠金融,让寻常百姓受益。


         五是要加强风险监测和应急管理。依托大数据技术健全共建“一带一路”进展监测和舆情监测机制,强化风险应急处置,优化舆情引导。要适度宽容、虚心听取和有效回应各种批评意见,根据沿线国家居民的认知、接受和参与程度,动态调整人文交流合作的重点、方式及路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