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中国圆桌第六期:“一带一路”进入“工笔画”时间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韩雅洁 | 时间:2018-09-01 | 责编:于京一

论坛现场

中国网9月1日讯 (记者 韩雅洁)习近平指出,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之际,中国网智库中国于8月31日举办第六期中国圆桌“‘一带一路’进入‘工笔画’时间”主题论坛,邀请权威专家学者共同梳理“一带一路”五周年的丰硕成果,并就如何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讨论和冷静地思考,让“一带一路”倡议走得更稳、更顺、更好。

贺文萍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贺文萍表示,“一带一路”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等于从宏观到微观,是一个升级。在如何绘制好“工笔画”上,贺文萍认为,一定要精准对接,根据每个国家不同的国情和发展规划,选择好路径,选准每一个国家的优先发展领域,做好与中国优先领域的对接,让行业排头兵走在前列,精耕细作,实现从数量扩张到质量取胜的发展路径。

赵磊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在谈及“一带一路”沿线项目执行情况时,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赵磊提出,需要纠正一个不准确的认知,“一带一路”并非只是工程基建项目。“过去五年,在中非论坛、“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大活动上,媒体传播的项目大多数都是重资产项目,没有把另外一类项目讲透,才给人家留下这样的印象。”赵磊表示,商业属性项目中,民营企业做的很好,也很有特点,但软联通项目还比较缺乏,项目的人文性太弱。当前,“一带一路”需要减负,边界清晰才有可能持续发展,加强软联通,同时,需要智库层面、学术层面的智力对接。

黄日涵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

“一带一路”进入“工笔画”时间,更应该注重细节。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黄日涵认为,五年来,“一带一路”项目取得了整体进展,但相对于走出去的步伐来说,在相关准备和智力储备上依然没有跟上。首先,需要设立相关部门,在细节上统筹协调;其次,在智库专家团队组建上,注重专家有区域、国别、方向之分,进行深入化研究,出台相应政策支持田野调研领域专家;第三,加强企业领域风向防控的培育和储备,加大国际化人才储备;最后,在踏踏实实研究风险和有特色、有实地经验的相关著作和文章上下大力度。

周密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关于“一带一路”项目资金问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周密表示,“一带一路”项目在资金总量上的问题并没有那么大,如何拿到资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企业海外投资的资金来源分别为国内汇出和海外融资,而这两方面对于企业来说,都是挑战。周密认为,帮助企业消除壁垒,为其提供更加便利的信息渠道,包括提供一些创新的方式,不仅要把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壁垒疏通,也要给部分金融机构更大的授权。

薛力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

“‘一带一路’既要做‘工笔画’,也要关注‘大写意’,否则可能就会只顾树木,顾不上森林而走偏。”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薛力说,“对“一带一路”进行整体评估,五年是一个恰当的时期。评估完成后,再决定如何调整。该加速的加速,该减速的减速,该扩大规模的扩大规模,该缩小的缩小。”薛力认为,“一带一路”作为世纪工程,要适当慢下来。项目需以当地为主,有选择的做,质量优先,数量其次,做出明星项目。

顾宾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顾宾首先澄清了亚投行与“一带一路”的关系。亚投行是独立的国际机构,有着促进亚洲地区以及相关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使命,并不是为“一带一路”专设的机构。亚投行可以为“一带一路”服务,但不是专门为“一带一路”服务的。

在“一带一路”的制度化问题上,顾宾表示,这五年,“一带一路”从一个框架到制度化建设,最显著的成绩是“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的设立。目前,已成立国际商事法庭和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从法律机制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进行,要创造一个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