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出境旅游发展是中国对外开放扩大的直接见证

来源:中国旅游报 | 作者:蒋依依 | 时间:2018-11-14 | 责编:于京一

原标题:蒋依依:开放改变中国,中国改变世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回顾

蒋依依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所长、博士

改革开放40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下,市场与产业政策的有序引导下,出境旅游市场规模逐步增长,产业发展日益开放,综合功能正在显现,已经成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生动体现,中国对外开放扩大的直接见证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渠道。

一、出境旅游发展成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出国旅游更为广大民众所向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重点发展入境旅游,国内旅游规模较小,严格意义上的出境旅游并不存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国务院侨办、港澳办、公安部允许广东省居民赴港澳旅游探亲,成为之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的雏形。1987 年,国家旅游局和对外经贸部批准了丹东市至朝鲜新义州的自费旅游一日游活动,这是我国政府对公民自费边境旅游的最初正式许可。1988-1990年期间,黑龙江、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省区的边境旅游先后获得批准。港澳探亲与边境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满足中国公民“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需求的窗口。为突破签证繁琐手续和苛刻条件对于我公民出境旅游的限制,国家旅游主管部门通过ADS(Approved Destination Status)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自费游客可以以团队的形式,凭借特殊签证赴对方国家或地区旅游。香港、澳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成为第一批ADS国家和地区。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旅游局、公安部发布的《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业务正式开展。中国公民出境旅游需求满足,特别游客权益得到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止2018年3月,我国正式开展组团业务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达到129个,占到了与我国建交国家的72%。签证环境的日益优化说明中国游客的公正、公平待遇正在逐渐受到重视与保障。中国公民出境旅游随之蓬勃兴起,2017年达到1.3亿人次,成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客源输出国。2018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过去五年,出境旅游人次从8300万提高到1亿3000多万”。出境旅游的发展,被作为民生改善的五年成就,这与世界旅游组织《马尼拉宣言》中“旅游是人的基本权利和长存的生活方式”的理念遥相呼应。改革开放40年来,出境旅游已经成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最为生动的体现。

二、出境旅游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开放扩大的直接见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守和维护世界贸易规则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旅游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综合来看,中国出境旅游政策基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外政治局势以及出境旅游需求变化的科学研判,进行适时调整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同时符合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趋势。从我国出境旅游市场政策来看,历经20世纪50年代-1983年对于出境旅游的严格控制,1983年-1997年以港澳“探亲游”与边境游为代表的尝试性发展阶段,1997年-2005年主动引导出境旅游发展的适度发展阶段,2005年-2009年以加强监管、提升品质为目的的规范发展阶段,2009年之后强调出境旅游综合效应发挥的有序发展阶段等阶段,市场政策谨慎推进、有序放开。从我国出境旅游产业政策来看,中国在21世纪初加入WTO之时,旅游服务业成为服务开放承诺最多的部门之一,除“外方合资或独资旅行社和旅游经营者不允许从事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外,对于饭店(包括公寓楼)和餐馆、旅游社的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以及自然人流动方面,都做出了分步骤开放的承诺,并于2007年提前实现了所有承诺。以2011年中国出境旅游业务向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试点开放、2015年向外商独资旅行社放开为标志,中国旅游业的各项经营业务实现了对外资的彻底开放,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充分说明在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以后,旅游业作为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行业,以出境旅游业务为切入,持续发挥扩大开放的引领作用。旅游业受益于改革开放,同时也通过出境旅游市场与产业,与世界同享中国旅游加速开放的成果。改革开放40年来,出境旅游成为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对外开放扩大最为直接的见证。

三、出境旅游发展成为中国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渠道

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指出:“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旅游是增强人们亲近感的最好方式”(注)。在旅游为线索的文化交流与民众往来中,各国都是平等互利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推动多双边合作,特别是“一带一路”合作的过程中,中国凭借业已连续数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地、旅游产业正在积极进行国际化布局的优势,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展现所倡导的多予少取与开放平等的新型义利观,争取到相关国家与地区的信任和支持,化解了部分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误读,在无形中提升中国在“一带一路”中的主导地位。目前,中国为全世界贡献超过1.3亿人次的出境游客、超过1000亿美元的出境消费,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贡献数千万人次的出境过夜游客。如此规模的民众直接交流是其他行业与方式难以比拟的。在大国关系塑造中,出境旅游发挥了平衡客流与服务贸易的作用。中美旅游市场曾经一度以美国赴华市场为主体,但近年来中美旅游市场成功实现了从单向流动向双方互动的转变,2016年中国赴美游客规模达到美国赴华游客的1.5倍。在同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关系中,出境旅游推动了区域一体化进程。2003年内地赴港澳“个人游”政策正式启动之后,内地游客成为港澳地区接待的入境游客中的绝对主体,并在港澳地区经济促进、就业带动,特别是基层劳动力就业解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2013年报告显示,内地赴港“个人游”消费为香港直接带来261亿元增加值,相等于当地生产总值1.3%,同时创造了超过11万个职位,占总就业人口的3.1%。旅游在增进内地与港澳地区民众直观了解和感性认识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香港中文大学相关研究显示,香港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到内地旅游经历越丰富,对于“中国发展前景”、“内地与香港融合发展”的感受就越积极。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期以来对27个海外目的地的游客满意度调查结果,内地游客对香港的综合评价在过去五年二十个季度里波动上升,排名稳步上扬,2017年以79.60的高度排名第一。从游客评论来看,香港居民的友善态度、现代化都市的便利设施以及市井生活形成的旅游资源都是内地游客评价最高的内容。出境旅游凭借其总体规模、覆盖范围与产业特性,已经成为中国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渠道之一。

注:郑岩.旅游外交:国家外交新领域新亮点[N].学习时报,2015-7-23第008版: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