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打造“江南文化”品牌的四个着力点是什么

来源:上观新闻 | 作者:高福进 | 时间:2018-11-21 | 责编:李晓曼

高福进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在上海城市历史文脉发展进程中,江南文化扮演了重要角色。2017年12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明确提出,“要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丰富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是上海的宝贵资源,要用好用足”。首次把江南文化提到上海城市战略性资源的高度。2018年1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发布,强调加强总体城市设计,形成“拥江面海、枕湖依岛、河网交织、水田共生”的自然山水格局,塑造国际化大都市和江南水乡风貌特色。这进一步凸显了江南文化在上海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何为江南及江南文化?“江南”原本与“江北”“中原”相对,泛指长江中游以南的广大地区,但由于行政建置的变化及习惯等因素, 历史上各个时期江南有不同的含义。在先秦秦汉典籍中,江南就是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广大地区。江南文化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逐步融进地域特色文化要素,它既包含着传统文化之精髓,亦包括江南各地的丰富多彩、不同地域的文化风貌。

江南文化主要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江南物质文化”,二是“江南社会文化”,三是“江南人文文化”,而就上海而言,上海的江南文化则主要是兼容周边各地相关内容,“不仅江南文化始终是上海文化的核心资源,上海文化也因江南文化的滋润而呈现出迷人的大都市魅力和气质”。

就上海而言,上海地区的江南文化兼容上述内涵,同时又将这种文化加以拓展、丰富,由于地理区位优势,尤其是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背景(包括20世纪百年的变迁),上海的江南文化呈现出典型的移民文化之特征:以吴越文化为主体,兼纳其他各省市区域的文化,如齐鲁文化、湖广文化以及四川、安徽等各地的文化。若将视野继续投放到改革开放数十年来,那么包含饮食、服饰等文化内容的各种文化也在上海地区绽放:西北、西南、东北各地区的区域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

上海的江南文化源远流长,上海开埠前的文化也属于江南文化,虽然那时江南文化的中心在苏州和杭州等中心城市,上海仅是处于江南文化的边缘地带,但毕竟同属一个文化圈中,不免受到江南文化的熏染。开埠后,特别是太平军扫荡江南之后,上海迅速取代苏、杭等江南传统的中心城市,一跃成为江南新的中心城市,上海也由江南文化的边缘跃居江南文化的中心。这主要是因为移民造成的,因移民是文化移动的主要载体。上海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国内移民来自18个省区,江南移民人数最多,其中又以江苏、浙江为最多。

江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质是与中华民族文化这个大系统内其他文化进行比较而言的。正如有学者所言,黄河文化叙事的核心是“政治-伦理”原则,而江南文化的精髓在于“审美-诗性”精神。其具体表现为:

首先江南文化具有柔性的特点。这种特征在远古时期即已开始展现,随着历史的推移,江南经济文化地位不断上升,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人们普遍认为这与江南的“水”性特征相关,水性在中国传统思维中是与“柔”、“灵动”联系在一起的。生活于江南清丽自然环境中的人性情多柔和,情感细腻而思维活跃。青山秀水,茂林修竹,不仅使人们热爱自然,也使人们感觉敏锐,不仅启迪遐思,更可以滋润灵性。故而江南在经济发展以后,艺术文学不断发展。从南朝开始,江南士人性情多清俊秀逸,与山东士人的儒雅、敦厚,关陇、燕赵士人的刚直、豪爽构成鲜明的对比。

其次江南文化具有刚性的特点。在长期的征服江河海洋的过程中,江南居民又养成刚毅的品性,形成心胸旷放、豪迈勇武的气质。如早期大禹为民除害治理水灾的传说,体现了不怕挫折勇于牺牲的刚强品性。而吴、越举世闻名的青铜铸剑和令人回肠荡气的两国争霸使这种刚性特征表现得更为突出。典籍中对江南居民爱剑好勇、轻死易发的记载,就说明了早期江南的这种刚性特征。魏晋南朝时期,上层社会已经普遍崇尚文教,但下层的民风还是勇悍刚强的。唐代亦然,江南文士在魏晋玄学、名士风流以及佛道思想的影响下,狂逸、放旷的人生态度非常突出。这都是江南文化的刚性精神在江南文士身上的表现。江南文化的刚性特征与柔性特征是并存的两个方面,早期刚性显著一些,魏晋以后柔性显著一些,但还没有完全失去勇悍的刚性特征,江南文化全面的细、柔恐怕要到明清以后。

第三是江南文化具有尚文的特点。江南因为移民很多,各地人才带来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江南的文献典籍、经史子集,浩如烟海。吴越地区物产丰饶,汉代就很有名。东晋以后,汉族政权南迁,对江南的不断开发,使得江南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这又直接刺激了文教的兴盛。再加上东晋南朝的统治者多爱好文学,对江南文学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江南士族多以文才相尚。“东晋南朝世家大族拥有政治与文化双重优势,使得他们的内部出现众多文学艺术之士,甚至代代相传,出现众多文学艺术世家。”(景遐东:《江南文化与唐代文学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年版,第 60 页)这种崇文尚学的风气,对后来的江南社会产生了深入持久的影响。在后人的心目中,江南无疑是人文胜地。

第四是江南文化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的特点。江南文化自古至今是不断地吸收、融合周边的区域文化,充分显示了其开放性、包容性。江南文化的开放性是其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原因,也使得它内涵丰富、个性鲜明。江南文化的发展是与其他异域文化的相互学习、相互汲取分不开的,吴立国之始乃因太伯奔吴,正说明了这种交流由来已久。秦统一中国后,采取大规模彻底的文化统一政策,并开始大规模移民江南。江南文化的个性被中原文化所掩盖,但也正是由于中原文化的强势影响,而使江南文化接受了新的充实与整合而蓄势待发。东汉以后江南的文化优势就开始逐渐建立起来了,后来许多著名的江南人物其先祖都是此时从北方迁移到江南的。六朝时期佛教在江南的迅速发展以及唐代禅宗在江南的广泛流播都说明了江南文化的开放性。唐代安史之乱中及其后北方士人大量避居江南,江南本土士民对待其中的富有才学之士往往是钦佩有加,而且江南子弟多跟从这些南来的文士游历。江南沿海在唐代还是对外交流的重要口岸,这也易于使人视野开阔,容易接受异地文化。

2018年5月14日下午,上海正式对外发布《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上海红色文化品牌、海派文化品牌、江南文化品牌全面打响。当下,研究好江南文化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弘扬中华文化,江南文化是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三年行动计划》去落实,笔者建议应具体做好四个“加强”:

加强关于江南文化的文艺创作和文化传播。聚焦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蕴含的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精神追求的价值理念,组织开展多艺术品种创作、多学术门类研究、多产品系列开发、多媒体渠道宣传,传承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为中华文化培根固源,为中华民族塑魂铸魂,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深化有关江南文化的学术研究。集聚全市乃至全国的研究力量,加快推进江南文化的发掘整理研究,深入研究阐释江南文化的产生源头、演变脉络、要素体系、鲜明特质和江南文化蕴涵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以及江南文化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等,着力打造江南文化研究高地,为传承弘扬江南文化提供有力学术支撑。

加大力度推进关于江南文化及历史风貌的保护和传承。加强对具有江南特色、凸显城市特质的历史文化风貌的整体性保护,重点加大石库门里弄建筑、优秀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区特别是江南水乡特色小镇的保护力度,加强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改造、利用,加强对工业文化遗存、抗战历史遗存、名人故居等的分级分类管理保护。

关于江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新。保护好重要古建筑、重点文物,建设好遗址保护场馆。充分运用新技术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水平。协调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平台,振兴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品牌。加强对古籍的保护、整理、出版和研究。以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为前提,开展创造性转化利用,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

总之,对于上海这座城市而言,文化遗产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经济、文化及社会资源。上海的稳定发展,需要有效提升城市历史文化特色涵养,促使城市文化更具活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