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行报告】黄寰:新时代下宜宾的创新发展路径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黄寰 | 时间:2018-11-25 | 责编:蒋新宇

黄寰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宜宾作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城市,是新兴的创新之城,也是长江上游一个新的创新增长极。近年来,宜宾市委市政府充分运用宜宾地处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交汇处的独特地理区位优势,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创新驱动为引擎,积极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大力推进“双城”(即大学城和科创城)建设,积极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着力打造临港新区,引进创新和智力资源优势,决定了宜宾未来在长江经济带上游起着辐射带头效应。

一、“双城”建设加快创新崛起

宜宾市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位居川南城市第一,但在过去曾长期面临着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问题,在2016年前市内仅有1所宜宾学院和1所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知识储备不足,科技支撑不够,人才队伍总量偏少,素质不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匮乏,成为宜宾经济转型发展的严重阻碍。

为此,2016年宜宾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站在历史的起点,以世界的眼光、战略的高度和战术的深度,提出“双城”建设,正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一种突破和创新。“双城”建设从战略高度上把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推动宜宾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口,聚集高校、院所的优质教学和研究资源,打破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匮乏导致创新发展滞后的僵局,体现出了宜宾市委市政府和宜宾全体人民集体智慧和创新思维的结晶。

除此以外,“双城”建设以宜宾市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为抓手,从战略的高度对宜宾市的产业发展进行了布局,以产业建设为中心,推进产学研更深层次的融合与发展,以全面提升宜宾市高等教育水平,壮大宜宾高素质人才队伍,完善宜宾新经济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宜宾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此举充分体现宜宾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双轮驱动”、科教兴市的决心,旨在为宜宾市的产业转型、创新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智力保障和科技支撑;作为促进教育、科技和经济相结合的有效载体,从根本上解决宜宾人才与经济脱离,科技与经济脱离的历史难题。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宜宾“双城”即宜宾大学城和科创城从无到有到优迅速发展。在大学城建设中,宜宾已和全国如中国人大、同济、哈工大以及川内诸如四大、电子科大、西南交大、西财、西华、四川理工学院、成都理工等多所高校在内的高等院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以宜宾所具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产业优势为依托,本地化培育了宜宾经济发展中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和高端人才。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外,宜宾市还与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签订了项目落地协议,在市内已有 6 家产研院挂牌营运。

在科创城建设中,目前已有深圳市朵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签约自建,有轨道交通、智能终端等7大项目开工建设。

二、“双轮”驱动推进产业升级

宜宾地处长江上游地带,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支撑,其不仅拥有省内最大的内河综合枢纽港宜宾港,还处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实施的交汇处,具有发展的战略先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抓住国家战略实施的发展机遇,宜宾市依据自身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制定了“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一方面巩固提升市内传统优势产业,如白酒、建材以及能源产业等;另一方面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加快新兴产业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通用航空、新材料、页岩气等的布局与发展,全面推进宜宾市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进程。

首先在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的进程中,为支持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传统产业的持续做大做强,宜宾市制订了《宜宾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其以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率为落脚点,从产业的局部调整与整体布局两个角度出发,提出宜宾传统产业的发展要坚持创新、效益、集约、生态的发展之路。

其次,在新兴产业的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宜宾市从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出发,针对不同类型产业,建立配套的领导团体,坚持解放思想、对外开放的理念进行引领发展,大力培育壮大以新材料、轨道交通、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为代表的八大高端成长型产业。

宜宾市在开始实施“产业发展双创驱动”的第二个年头里,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新兴产业迈向了崭新的台阶。去年,宜宾市将智能终端产业领域的注资金额提高了37.3倍,累计投资金额高达58.12亿元人民币,最终使得涵盖电子通讯、计算机、电子设备在内的智能终端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人民币。按照此猛进发展的趋势,到2020年宜宾市预期引进高端大型智能终端企业300余户,产出智能产品2亿余台,建成产值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的千亿级智能产业集群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宜宾市更应做好基础设施的搭建、联通与高效利用,充分发挥轨道交通、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等运输方式的载体优势,未来的宜宾市将以智能终端产业为特色带领传统制造业的转型与智能产业的兴起,打造为集研发、制造、生产、经销为一体的国家智能终端产业示范性基地,达成年产值300亿元人民币的突破。 

传统制造业、生产业方面宜宾市也在进行转型、升级,例如总投资高达37亿元人民币的凯翼汽车项目、丝丽雅集团、天原集团、五粮液集团等多家传统产业极力推进产业转型,实现了宜宾市工业总值的高幅度增长。凯翼汽车项目扩大规划面积,突破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方面的发展,全年总生产15万辆汽车;丝丽雅集团积极研发生物科技,将传统纺织技术进行革新并向双极模进行转型,从而实现工业总产值9%的增长,另外五粮液集团工业总产值增长10.5%、宜宾纸业工业总产值增长37.2%、天原集团工业总产值增长21.2%。

三、临港新区打造产城融合新典范

宜宾市依照城市多功能融合共建思路,依托临港优势提出“一区五城”的布局构想,建设集科教之城、创新之城、产业之城、开放之城、宜居之城五位一体的改革先行示范区、新城市样板区,打造以新经济为驱动的科技产业集聚区,建设临港新区产城融合新典范。

科教方面依托大学城为载体,促进产学研的一体化发展。以科技教育为抓手带动新经济转型,形成科技教育强市品牌。

创新方面,以创新驱动为战略纲领,实现技术创新以及优势转换,增强发展动力、提高生产附加值。同时全面推进体制改革及创新,促进资源合理流动以及资源高效配置,从而优化产业生产链制度,以全面深化创新改革为重点增强宜宾市核心竞争力。

产业发展方面,重视引进高端先进研发制造项目,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推进现代贸易服务业、高新科技产业、高端先进制造业等的产业集聚,形成临港区的产业合力。

对外开放方面,宜宾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是“国家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注重基础设施的搭建与互联互通,依托临港区优势与长江黄金水道,提升运输综合能力,打造四川最大的集水运、陆运、空运为一体的内河枢纽港、贸易港,促进宜宾市对外贸易发展。

宜人宜居方面,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拥有较好的生态资源基础。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利于建设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宜人居住的生态环境是保证城市经济持续繁荣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在优化升级产业对资源环境的保护的同时也要健全商务区、文化创意区、医疗公共服务区、高端服务区等配套体系,构建现代都市生活的国际现代新城。

四、宜宾未来创新发展展望

创新是产业升级之本、城市发展之基。宜宾在发展历史中也曾书写过辉煌的篇章,以五粮液为龙头的酒产业作为宜宾传统的优势产业代表,至今仍然在宜宾的经济中占据着巨大的份额,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五粮液没有历史上创新的秘方、没有用现代工业技术对传统酿酒工艺进行改造,就不可能有今天酒都宜宾的辉煌。

当前,宜宾作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城市,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重要区域、国家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宜宾市大力建设创新之城为四川省建设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新格局奠定良好基础。

在国家以创新驱动为新动能的背景下,宜宾市依托自身优势、找准目标定位、整合发展理念、推动城市创新转型,形成长江经济带上游的带头效应及转接排头兵,充分整合传统产业和创新技术资源,努力依托“双城”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并积极推动“双城”建设成为省级发展战略,使宜宾能够在较短时期内脱颖而出成长为四川省经济副中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