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傅佳莎:政府规制助力宜宾产业融合和企业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傅佳莎 | 时间:2018-12-03 | 责编:蒋新宇

傅佳莎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副教授

 

11月16日至18日,有幸收到中国网和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邀请,参与了“智行中国——走进宜宾”融媒体调研活动,研究挖掘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调研团一行依次前往宜宾市临港经济开发区、大学城、宜宾轨道交通产业园、五粮液集团和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开展座谈会、重点围绕产业跨界融合、转型创新、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宜宾政府提出了“创建四川省经济副中心”为总目标的重大战略构想。新形势要求宜宾经济超常高质量发展,而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人均收入的不断增长,其前提是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现有产业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二是通过产业升级,优化劳动力、土地、资本配置到附加价值更高的产业。这个过程中,既需要依靠有效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也需要依靠有为政府的推动。近年来,为了实现优势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宜宾政府政策支持力度较大且经过近两年的政策执行已取得显著成效,可为探究政府规制下产业融合以及产业升级发展路径选择规律提供借鉴指导。本次调研报告以茶产业的升级发展,以及茶酒产业的融合为例进行探讨。


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且享誉海内外,茶产业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和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四川省茶产业面临着许多问题:集聚区内企业规模小且产业环节雷同,形成恶性竞争;茶产品量大但质量不高,产业体系不健全,以粗加工为主;资金实力弱;行业未形成以大型强势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合作,以区域创新体系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品牌产品和高端产品生产能力较弱。多年累积形成了“千家万户种茶、千企万厂制茶、千牌万品卖茶”的局面。低端产能严重过剩,占用了大量资源且配置低效,成为阻碍四川省茶产业战略性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当市场无法有效引导落后产能退出时,就需要政府规制手段对企业行为进行调节,促进企业盘活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沉淀资源自主改造升级。针对川茶“历史久格局小、产量多品牌少、产业大龙头缺”的特点,宜宾政府从以下几方面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打造川茶品牌。川茶产量虽全面排名前三,但一度沦为“贴牌”原料。“香在深巷,卡在渠道和品牌”成为产业之痛。为此,四川省专门制定《川茶品牌发展规划》,把打品牌作为首要任务。峨眉山茶、蒙顶山茶、米仓山茶和宜宾早茶这“三山一早”四大区域品牌成为重点,同一区域打出同一个企业联盟品牌,推介同一个区域品牌。2016年,正式敲定茶叶省级大区域公共品牌——“天府龙芽”,符合标准都可获授权冠以“天府龙芽”标识,成为川茶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事件。川茶就此开启由原料输出变品牌输出新时代。


推动产品和技术升级。发现市场机会,调整产品结构,通过产品功能提升或新产品开发,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与附加值。当前川茶的绿茶产品由独芽主导向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外形由扁形主导向卷曲形、针形毛峰产品转型,红茶、茉莉花茶占比也不断上升。此外,川茶集团耗资数千万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全自动茶叶包装机,按照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标准来进行车间装修和设备要求,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茶酒产业融合,借力拓展市场。企业资金对企业发展路径选择的影响体现在企业的资金越充裕对转型项目的选择余地越大。2018年8月23日,五粮液乡村振兴发展基金分别与宜宾川红集团、珙县鹿鸣茶业公司签订投资控股协议。茶产业与酒产业的融合,有利于酒产业的资本、渠道综合运用于茶产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来,赋予了传统茶产业新的成长驱动力,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产业长足发展。


创新管理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农村的土地是家庭承包到户,小块零碎的土地难以整合。而新一轮改革提出的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企业与农民共赢的希望。2013年,宜宾争取到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试点项目资金。为了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最终决定成立金秋茶业有限公司,并动员农民参股210万,作价420万作为股金投入,并按两倍股金量化确认到农户。川茶集团通过“公司+合作社+股份农户”的模式,让分散的农户与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同时,入股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从2014年到现在,最低收益年份农民收益为19%,最高收益年份达到23%。种茶地区大部分是贫困山区,通过茶企的发展,切切实实的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制定统一工艺标准。虽然产品标准并不直接作用于现有企业,但其通过影市场内的技术要求,成为市场因素的一部分,间接影响企业生产成本、经营状态、竞争力状况。由多家川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天府龙芽公司将统一培训、统一对外执行产品标准,统一营销、统一品牌,共同推动川茶全国行、川茶万国行,打造与西湖龙井、福建岩茶比肩的公共区域品牌。同时,川茶实物样标准则正在制定过程中,有望近期退出,届时川茶将有自己的公共品牌应用标准和管理规范。


调整政府规制体系,打破产业壁垒。传统“分立式” 政府规制框架,无法打破产业融合中的各部门既得利益,将阻碍资源的自由流动,制约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此时如果仅依靠市场的力量和经济的手段,就必然加大产业融合的难度,也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基于此,宜宾市在全市开展千名领导干部联系千户企业“进企业、结对子、解难题、促发展”活动,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宜宾市的正向激励政策力度大、落实好,有效确保了建设项目的有序推进。

 

通过对宜宾茶酒产业融合的分析可以看到,产业融合诞生的“新型生态”,推动了企业提高生产率,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机会,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同时,产业融合也带来了产业边界、产业广度和深度的深刻变化。这更加需要政府在产业融合中,从制度层面上发挥作用,需要政府规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新的产业环境。在产业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政府的作用不是去规制融合,而是构建有利于融合型产业体系发展的规制框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