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不断发展的中国难免有成长的烦恼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徐坚 | 时间:2018-12-19 | 责编:蒋新宇

作者:徐坚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国际认同得到极大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极大提高,但中国外交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成长的烦恼。


谈到今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徐坚在接受中国网智库中国采访时表示,守城大国和新兴大国之间,当国力越来越接近的时候,对抗、摩擦风险就趋于上升,这是一个基本规律,一种客观的历史存在。


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某些国家在心理认同上出现焦虑,这种焦虑作用到其对华政策上,就会产生种种问题,被转化成为中国和有关大国之间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最为突出的便是中美贸易摩擦。

 

中美贸易摩擦不仅只限于经贸领域,现在中美之间的摩擦问题正涵盖各个领域,从经贸向政治、安全等各个领域辐射拓展,这确实是中国现在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美国对中国日益上升的国际地位,心理上出现焦虑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

 

从近现代大国关系的发展规律来看,当新兴大国的经济规模接近守城大国70%左右的时候,这时新兴大国和守城大国关系就会变得紧张,两国对抗风险剧增,也就是所谓的“修斯底德陷阱”。

 

美苏冷战时期,根据后来公开的有关材料表明,苏联在鼎盛时期的经济规模大约达到美国的53%左右,日本在80年代,曾经达到美国经济的69%。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矛盾是特别尖锐的,美日之间虽然为盟国,但是在80年代,围绕贸易问题也产生了非常激烈的矛盾,后来通过广场协议日本方面的妥协,美日关系才得以缓解。广场协议后,日本遭遇了泡沫破灭的代价,陷入了所谓“停滞的20年”时期。这些史实都证明,守城大国和新兴大国之间,当国力越来越接近的时候,对抗风险就会上升,这是历史规律,是客观的历史存在。


同时,也不能把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的对抗原因机械化的理解。事实上,不同国家,特别是不同大国之间的关系,这种矛盾到底如何发展,除了国力对比因素外,还跟其他很多因素有关系。

 

以美苏冷战为例,苏联在鼎盛时期的GDP无非只达到美国的53%,不足六成。按照历史规律,美苏之间的矛盾应该是有限的。然而,美苏冷战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险些正面热战,即使没有发生直接正面冲突,但是也打了不少代理人战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就说明除了国力对比因素外,还有意识形态的因素。

 

尽管苏联的国力不如美国,在鼎盛时期和美国也有相当差距,但苏联的称霸心理、甚至很多方面想取而代之的趋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得苏联经济实力和美国相差甚远的情况下,双方之间的矛盾却非常尖锐。

 

而1980年代日本的国力达到接近美国的八成,当然美日矛盾也比较突出,但是这种矛盾更多是限于经贸领域,因为美日是盟国,没有扩展到政治和安全领域。并且在政治和安全领域,日本在当时也和今天一样,对于美国而言,日本处于依附地位。

 

可以说,今天中美之间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中美之间有陷入修斯底德陷阱的趋向,另外一方面涉及政治和安全等复杂因素。

 

中国现在经济规模,虽然有不同的统计口径,但比较有共识的也相当于美国的2/3,接近63%左右,这个程度接近风险区。不仅是国力对比的因素,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中美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传统不一样。中国是世界近代历史上成功崛起的唯一一个非西方大国。日本在地理位置上是东方国家,但二战以后,日本在政治制度上属于西方化的国家,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日本是成员国之一,也说明日本已属于西方国家阵营。可以说近代以来,在世界大国舞台上,中国是第一个非西方国家,但取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巨大成就。

 

中国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和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有很多不同特点,也是引起美国焦虑的重要因素。(责任编辑 蒋新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