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一带一路”项目的可持续性需要各方协作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陈治衡 | 时间:2019-03-12 | 责编:于京一

陈治衡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一带一路”项目投资取得卓越的成就。在投资方面,2018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是156.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9%,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是893.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2%。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7721份,新签合同额1257.8亿美元。一大批重大的项目正在有序实施,示范效应不断增强。

“一带一路”的项目建设取得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这也引发了国际上商界、学界的广泛评价和讨论,既存在积极的评价,同时也围绕“一带一路”项目实施遇到的问题、挑战等方面展开讨论。其中,关于“一带一路”项目可持续性的评估问题引起了热议。

西方学者有相当一部分认为可持续性是被高估了,主要的观点有三个方面。第一,“一带一路”协议框架下的项目多是以承包商模式运营,如果承建方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停滞或者离开,则会影响项目的继续建设。第二,“一带一路”项目横贯亚欧,涉及的国家、民族众多,其中的政治、经济等不确定性因素过多,不能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建设。第三,“一带一路”项目恐会对中国和东道国的经济、金融带来巨大负担,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其实,西方学者担心的问题,中国也是有所考虑和布局的。如果项目的可持续性被低估,那么要挖掘其潜力,激发更多的生产活力;如果项目的可持续性被高估,那么积极保持项目合作方沟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首要需要采取的行动。

首先,区域的安全与稳定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此方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做了重要的贡献。中老缅泰四国在湄公河流域和“金三角经济特区”有大量投资项目,驻扎着众多企业,更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必经之路。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项目可持续性的首要问题。但是,随着湄公河联合执法信息交流的举行,联合执法巡航正变成维持区域治安的新模式,有力维护着区域安全稳定,相关项目的可持续性自然得到了提升。

其次,融资的畅通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中国金融机构正大力发展资金融通的建设。“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具有特殊性:第一,“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资金需求量巨大。第二,“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融资如不可持续,会影响项目进展和经济效益。在资金融通方面,中国一方已经做出很大的贡献,如丝路基金、亚投行的建设。国际上,如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都是为了相关国家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不是某个国家的“独角戏”,需要各参与国共同努力,正如倡议的黄金原则所说的“共商、共建、共享”。因此,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需逐渐探索符合实际需求的投融资合作模式才能更有利的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

回到“‘一带一路’项目的可持续性是否被高估”这个问题上,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仍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由于实施项目所在的国家不同,影响其可持续性的因素必然存在差异。以水电站项目为例,中国在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柬埔寨均有水电站项目的承建,但在运营模式以及合作参与都存在差异,不能用同一标准判断项目的可持续性。

另外,项目本身的特点存在差异,投融资难度存在不同,其可持续性也需具体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是国际社会中的一部分,存在市场化竞争,符合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项目也必然存在好项目和次好的项目。对于拥有良好预期的项目,社会资本自然也愿意跟随国家资本进入,其可持续性就可以得到保障,相反,那些次好的项目对于资本的吸引力就不那么强了,自然可持续性就存在问题。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未来的建设中,应当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加强协作,构建起更符合实际的发展合作机制,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