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创新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不竭动力

来源:天津日报 | 作者:张贵 | 时间:2019-03-12 | 责编:于京一

张贵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制与路径研究》首席专家

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考察时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作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京津冀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作用。所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根本动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驱动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再是简单地依靠投资、项目的发展老路,区域发展必须要有新的思路,要依靠内涵发展、创新驱动。创新发展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要集聚京津冀乃至全国以及国际创新要素和资源,从空间载体、政策制度、运营环境、体制机制等多个方面入手,将京津冀地区建成世界级的技术和产业创新中心,要肩负着探索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的使命,这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识和必经之路。

首先,从区域空间来讲,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目前京津冀正在建设两个“新的两翼”,即以雄安新区与通州新区共同形成北京“新的两翼”,以雄安新区与张北地区共同形成河北“新的两翼”。今后的重点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加快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一是要使大量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要素来此集聚,组织企业家、行业、机构等多层次的、多领域、多范畴的彼此相互链接的创新“空间”;二是在北京中关村、河北雄安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几个地点建设与创新目标相适应的多种类型的平台;三是要使各种平台与“空间”成为彼此互动与交流的网络空间,重中之重是加快科技资源、创新要素和高端产业集聚的京津雄创新三角区建设,以“一核、三城、三带”为基本架构,着眼于解决京津雄城市空间布局和创新分工中的实际问题,为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发展提供充足新动能。

其次,从战略转型来讲,从综合集成和引领原创的两大路径,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增长新引擎。京津冀创新发展必须从自主研发到自主创新,从自主创新到自主可控,这是今后一段时间创新发展的最核心战略:一是利用政策红利和举国体制能够集成科技与创新资源,尽快建立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行业创新基地发展和全社会科技创新;二是能够发现、提出和承担国家战略性的重大科技创新任务,逐步形成引领世界的科技创新能力,就事关京津冀区域经济未来走向的先导性技术、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等重大基础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力求取得突破,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培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三是重点支持中关村、雄安新区和滨海新区打造各具特色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特别是雄安新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比较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高端创新高地的基本条件。

再者,从制度创新来讲,要形成一个激励多元主体参与、多重利益共赢、多层治理的跨区域创新合作协调机制。京津冀应作为中国新时代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区,今后重点应转向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制度创新:一是产权与人才制度的创新,显著地降低创新创业成本,集聚全国优秀人才,吸纳国际人才,又要关注人才共享的制度试验,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二是深化科技体制的重大改革,要改变目前科研体制的弊端,逐步加大科技项目的公益性、社会性导向,开展更多的“公共创新”,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第四,打造一个富有活力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生态系统”成为21世纪各国竞相培育发展的方向,是创新范式的最新趋势。同样,京津冀应围绕“创新源—创新个体—创新组织—创新种群—创新群落—创新网络”这一过程,不断完善优化创新生态:一是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平台式公共科研机构,突破传统产学研合作的瓶颈,实现产业共性技术的有效联结,形成不竭创新的源头“活水”;二是从企业角度切入,核心问题是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转型能力的核心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创新型独角兽企业,加快推进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三是从产业角度切入,核心问题是沿着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服务链和价值链等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话语权;四是还要实现实体经济、现代金融、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的“四个协同”,既要在实体经济内也要形成产业网络;更要有生产性服务业、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政策支撑体系,推动京津冀的高质量协同发展。

第五,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开放式创新格局,推进京津冀创新共同体建设。通过协同创新,贯通产业链条、重组区域资源,建立健全区域创新生态体系,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近年来,京津冀正在形成由研究、开发、应用三大群落构成的“研发—转化—生产”良性循环的区域产业创新生态。下一步的重点:一是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多元化创新成果转化体系;二是建立以政府为核心的创新活动服务体系;三是建立以研究机构为核心的创新知识流动体系和创新人才培训体系。其目的在于打破京津冀各自的小体系,引导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跨区域跨产业联合,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层次,并能够协同演化的创新共同体,通过更为自觉主动地进行协同创新,开拓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局面。

总之,创新决定着京津冀的前途和命运,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要靠创新驱动,才能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增长新引擎,探索在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发展模式,为全国提供京津冀模式,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