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科创板新股IPO审核从严不能丢

来源:新京报 | 作者:曹中铭 | 时间:2019-03-21 | 责编:李晓曼

3月15日,上交所相关人士在“2019浦东科技创新投资机遇与展望论坛”上称,上交所这周已经和投行在做材料的测试,报送接口都已经准备好。这个周末会把测试材料全部清空,之后报进来的就是真实的上报材料。按照3月12日上交所发布的《关于组织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系统集中测试演练的通知》,自3月18日开始,上交所科创板审核系统将开始正式接收申请文件,科创板建设又迈出实质性一步。

根据科创板的注册审核流程,在预沟通之后,保荐人提交申请文件,在30个工作日内补正,经交易所核对后,交易所做出受理,进入到首轮问询及继续问询(多轮),之后由上市委员会审议,作出“同意”或“不同意”发行人股票公开发行并上市的审核意见。

同意发行人股票公开发行并上市的,将审核意见、发行人注册申请文件及相关审核资料报送中国证监会履行发行注册程序。在这一过程中,上交所审核至关重要,审核尺度的把握及松紧程度将决定某些企业能否在科创板挂牌,也将影响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

在新股发行上市审核中,中国股市曾经付出过较大代价。一方面,上市公司时常出现欺诈发行与财务造假现象,除了中介机构(如保荐人、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履行勤勉尽责的职责外,证监会发审委在审核过程中的把关不严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把关不严的原因,大量质地一般或较差的企业混进资本市场。这类公司既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回报,也不能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水平,还往往成为市场投机炒作的对象,不利于市场稳定,反而会放大市场风险。如果科创板的新股IPO不从严审核的话,还会产生类似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对市场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

2014年至2016年拥有一个较为宽松的审核环境,新股IPO的过会率高达90%以上。2017年10月第十七届发审委履职后,在“审核从严”的监管理念和“终身追责”的责任追究机制下,当年第四季度的IPO过会率大幅下降,全年过会率下滑至78%。2018年新股IPO,证监会发审委仍然坚守“审核从严”原则,IPO过会率为55.78%,创出近十年来新低。

对于新股IPO,虽然不能片面地追求过会率低,但“审核从严”原则却是不可放弃的,科创板同样如此。目前,沪深主板、深市中小板与创业板的新股IPO,对发行人的业绩(如净利润等)仍存在定性考核指标,但对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的审核上却要灵活得多,客观上更需要在审核过程中坚守“审核从严”的底线。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的规定,科创板发行标准涉及市值、净利润、营业收入等方面。须满足的五大发行标准中,都涉及预计市值。因此,预计市值是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

但对于一家未挂牌企业来说,上市后的市值是多少,又该如何准确地“预估”?不同的审核人员,可能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一方面,可能会与沪深股市相关领域股票的估值存在一定的关联;另一方面,股票估值的高低,又与二级市场走势存在相关。这就增加了拟上市企业预估市值的难度。这就要求科创板企业IPO时,在预估市值问题上须进行从严审核、谨慎评估。否则,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就可能蒙混过关。

此外,对拟在科创板挂牌的企业,对其公司治理、内控机制、信息披露,以及是否属于人工智能、大数据、高端制造、生物科技等科技创新型企业方面同样须进行严格把关,甚至不惜一票否决。如此,才能为科创板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