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央行26天2次辟谣降准,释放什么信号

来源:新京报 | 作者:侯润芳、程维妙 | 时间:2019-04-26 | 责编:王琳_观点

时隔不到一个月,央行第二次澄清降准传闻。4月23日晚间,央行旗下媒体《金融时报》援引央行方面回应称,当天市场流传的“25日起定向降准”传言不实。不过,虽未降准,央行随即就推出了2674亿元的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特麻辣粉”(TMLF)。

实际上,今年以来,央行已实施过两次降准,均在1月。分别在1月15日和1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市场预计净投放资金约8000亿元。

我们应如何看待两次辟谣?目前又是否需要降准?

怎么看待两次辟谣? 

分析:传递短期降准概率较低的信号

联讯证券高级宏观研究员张德礼认为,央行近期两次就降准辟谣,属于央行预期管理的方式之一,通过辟谣想向市场传递短期降准概率较低的信号,扭转市场对央行将降准的过强预期。

董希淼分析称,很多货币政策主要影响的是市场预期,所以很多机构,如美联储很注重和市场的沟通,而像谣言这样不正确的信息则会影响与市场沟通的效果,所以应该进行打击。不过,谣言和学术研究的预测是有区别的,一般对市场走向、政策走向的预测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个是应该允许存在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则表示,投资者热切盼望央行能有动作继续推动市场上升,但央行的目的并不是要通过放松政策推动市场上升,央行的货币政策非常清晰,即要疏通货币供应渠道,让释放的流动性更多地导向实体经济,而不是股市。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回应称,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社会心理预期处于敏感阶段,金融市场易受一些不实传言扰动,而包括及时辟谣在内的明确政策信号是稳定市场预期的关键。近期央行两次打击降准谣言,一方面表明这类谣言有可能对央行实施的货币政策形成严重干扰,需要及时澄清、严肃处理;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监管层注重与市场沟通、积极实施预期管理的态度。

目前是否需要降准? 

分析:存在降准空间,但短期必要性不高

董希淼分析称,现在来看,降准存在一定空间和可能。从宏观层面看,当前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仍然处于下行趋势,下半年经济增长压力较大,降准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从基础货币投放来看,用降准的方式对冲基础货币缺口可能仍是央行的较好选择。从具体操作看,二季度共有中期借贷便利(MLF)11855亿元到期,可能通过降准置换到期的MLF。此外,近期货币市场利率有所上升,短期资金面趋紧。因此,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之后,央行可能在4月中下旬决定是否降准。预计央行2019年仍将可能降准,继续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但他同时强调,不降准也有一定的理由。三月的金融数据显示,经济在回暖,中国经济的问题仍然是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难以通过降准来解决。展望二季度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不要总是把对货币政策的关注放在降准与否上,而是要更关注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利率市场化改革、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疏通等问题,这些问题比降准更重要。

围绕近期披露的几组经济数据,张德礼也认为,短期降准的必要性不高,主要是因为一季度社融放量后,二季度经济有支撑。此外,二季度CPI通胀存在上行的风险,这也限制了央行降准的空间。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同样表示,今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全面超预期,这也使得短期内降准降息的预期有所下降。另外一些城市房地产调控后房价回升,加上近期“猪周期”的回归,特别是下半年猪价格的上涨可能带来的通胀压力,都使得货币政策对预期保持谨慎,所以短期降准概率有所下降。

如何看货币政策走向? 

分析:二季度可能会边际收紧,未来一段时间坚持逆周期调节

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预期,董希淼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不会突然收紧,同时市场已经稳健宽松,货币政策再放松的可能性也不大,只是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但总体不会有大变化。总之,央行坚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逆周期调节的总基调没有变化,比如,今天央行操作了TMLF对冲MLF到期,释放流动性。

张德礼认为,二季度货币政策可能会边际收紧。从近期召开的政治局会议看,重提结构性去杠杆、房住不炒,货币政策目标正从短期的稳增长向长期的防风险切换,货币政策最为宽松的时候已经过去。而下半年的货币政策走向,需要看二季度的经济基本面和CPI通胀情况。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称,4月以来短期利率上升较快,逆回购的投放有助于保持短端利率平稳,“短长结合”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是保持流动性充裕和利率市场平稳的一个体现。

王青则认为,在近期经济金融数据回暖的背景下,下一步央行货币政策向偏松方向调整的步伐会有所调整,二季度实施普遍降准、乃至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等降息措施的可能性基本排除。考虑到今年全球经济减速态势难以扭转,国内经济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未来一段时间央行会继续坚持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向宽松方向微调的大方向或将持续,相机抉择特征会更加突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