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多彩亚洲必将因文明对话而更出彩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范磊 | 时间:2019-05-15 | 责编:李晓曼

范磊 山东政法学院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五年前,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演讲中向世界深刻阐释了“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为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共生与互鉴交流勾勒出了一幅美好的时代画卷。如今,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召开必将重塑亚洲文明自信,为合作共赢的亚洲谋划新的文明发展之道。

亚洲这个“太阳升起的地方”,有着40多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2000多种语言、近百种宗教,过往的历史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创造了以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两河文明、希伯来文明等为代表的多彩文明,成为人类文明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作为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变量,世界上各大主要宗教中不论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印度教、锡克教、道教、犹太教、摩尼教等等,都是在亚洲的不同区域产生并散播到全世界的。

两千多年前开启的古丝绸之路,更是开启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先声,推动了沿线国家和民族在经贸、思想、科技、文化和宗教等领域的互鉴和传播,成为联动亚洲千年文明交往的纽带。活跃在这条文明通道上的商队、僧侣、旅者让东西方的文明交往得以通过和平的方式而实现。中华文化也正是借助古丝绸之路的传播而得以西渐,远播到中东乃至欧陆从而引发西方世界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曾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在一个层面凸显了外界对中国的认知和向往。

如果说,横贯亚欧大陆和联通两大洋的古丝绸之路打开了不同区域的人类社会交往的窗口的话,如今源自中国并惠及世界的“一带一路”倡议则很好的传承了“丝路精神”,让这一古老的文明交往通道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正在汇聚起沿线国家的发展潜力,打造出新时代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和平之路、发展之路、文明之路和创新之路。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习近平主席先后两次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以期为亚洲乃至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搭桥筑路,共谋未来。

如今人类共同面临着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挑战,要化解这四大赤字必须要秉持公正合理、互商互谅、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和平理念,在各国各民族的相互交融中寻求智慧。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只有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才能找寻更为契合时代发展和世界需要的满意答案。

亚洲各国虽然国情各不相同、文化多元、发展模式多样,但是历史上的交往让各国文化有了更多相连,如今的互动让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日益高度依存,越来越成熟的多边机制让各国协作化解共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成为可能。通过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可以有效地帮助各国跨越经济发展和制度建设以及社会认知等层面的差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亚洲文明对话,可以有效推动亚洲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化解信任赤字。国与国之间能否跨越历史恩怨、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文化差异等障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彼此之间能否搭建起民心相通的桥梁和纽带,为深化双边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无疑有助于化解文明冲突的可能性,让亚洲文明的和平智慧在各国民众心中落地生根,借助深度的人文交流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认知和友谊,减少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猜疑、恐惧甚至敌视,提升社会层面乃至国家层面的互敬互谅互信。

在文明交流互鉴中,青年人的作用举足轻重,他们对文明、对文明交流、对文明传承与创新的态度都将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过去几十年中,中日青年的大联欢曾经在不同的时期成为推动中日友好交往交流的重要见证,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日在国家和社会层面的相互认知与了解。本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来自亚洲各国各领域的近300名青年代表出席各分论坛,共话亚洲文明互鉴与创新。可以说,作为继往开来的群体,青年人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的亚洲文明的滋养,同时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与传承发展也离不开他们的创新创造。

通过亚洲文明对话,可以有效激发亚洲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化解治理赤字和发展赤字。目前人类社会在全球、地区和国家层面都存在着治理失灵、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在很多国家由于分配不均和地区与阶层的发展差距而引发的社会危机的情况普遍存在。不过近年来亚洲各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层面却独辟蹊径逐步建立起有别于西方的不同发展和治理模式,通过亚洲文明对话如何分享治理与发展经验,推动各国和地区在治国理政领域的交流互鉴,探讨未来治理和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将成为未来各国合作共赢的重要选择。

通过亚洲文明对话,可以有效提升亚洲文明的全球影响力,推动地区和平与稳定,化解和平赤字。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自古以来人类追寻和平的脚步始终不曾停止,但是冲突与战争却总是出现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节点。在对和平的探索中,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成为消弭分歧、化解冲突的重要途径。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亚洲文明对话的举行,对于凝聚亚洲文明共识、提升亚洲文明的影响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明的发展源自人类社会每一位成员的积极贡献,文明的对话也离不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层面行为体的积极参与。可以说,文明的对话与交流从来就没有顶峰,只有不断成长与向上向前攀越的决心与步伐。而在其中扮演引领作用的必然是智慧的创造者、思想的创新者和知识的生产者,自古以来,知识分子就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远大抱负,他们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推动者。

在本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所设置的六场平行分论坛以及在国内多家高校同期举行的文明多样性与文明对话的主题沙龙上都可以见到亚洲各国学者的身影,对话中的智慧碰撞贡献出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火花。

其实,自古以来学者或者思想家的贡献就是人类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直接推动力。不论是鸠摩罗什翻译的佛经还是玄奘撰写的《大唐西域记》,不论是徐继畬的《瀛寰志略》还是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都已经成为人类不同文明之间思想与知识交流互鉴并产生时代推动力的鲜明案例。而在明清时期中国一批优秀的穆斯林学者利用自身在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两大领域的双重禀赋和文化修为,努力尝试将两大文明的思想文化进行整合,推动文明对话和沟通,营造了被称为“以儒诠经” 的文化现象,生动诠释了不同宗教之间和谐共生、共存共荣的现实可能性,成为人类不同文明之间沟通交流、互构互爱交往的教科书式的存在。

习近平主席曾说,“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正在印证着文明交流互鉴的磅礴生命力,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必须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处超越文明优越。亚洲作为世界多彩文明的汇聚之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下,在亚洲各国的共同推动下,亚洲世纪的美好未来必将随着文明对话的深入而更加出彩。(责任编辑 王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