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中国网评论员文章:以损人始,必以害己终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中国网评论员 | 时间:2019-05-18 | 责编:李晓曼

 中国网评论员

 

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为贸易战的节点上,美国于近日对华为采取“禁用”和“禁售”双管齐下的方式,试图击败这个来自中国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

 

以下,我们将通过“禁用”和“禁售”两条主线,来理清此次美国打压华为的行径。

 

(一)“禁用”

 

美国时间本周三,特朗普签署了总统特别行政令,通过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的方式,禁止美国企业使用“竞争对手”所生产的电信设备。

 

该行政令向美国商务部发出指示:5个月内草拟细则并具体执行。

 

这明显是在针对华为。

 

这项特别行政令的签署,动用了美国《国际紧急经济权利法》,该法案授权美国总统在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后,可实行贸易禁令。为了打压华为,特朗普不惜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可谓不择手段。

 

一家中国民营通信科技公司,能让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进入“紧急状态”,除了特朗普借以在贸易谈判中向中国施压外,也反映出华为公司掌握的核心技术已让美国心存忌惮。

 

就在3个月前,特朗普曾公开表示他不会通过签署此类特别行政令的方式,封锁外国先进技术进入美国,因为美国公司完全可以通过竞争在5G领域取胜。

 

但100天后,他签署了这道特别行政令,给出的理由是:外国竞争对手的电信设备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风险。这显然与他之前的表态相矛盾。况且,如果华为设备当真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美国绝无可能留出5个月的执行准备时间。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特朗普政府此举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把紧急情况法律措施用来充当施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工具,有违道义,底线尽失。

 

而从市场角度,通过签署行政令的方式禁用华为设备,违背市场公平竞争原则,违背产业发展规律,注定会以失败告终,同时也将遭受不尊重科学规律的反噬。

 

美国消费者将被迫使用质次价高的替代品,成为首当其冲被伤害的对象。而对美国本就丧失先机的5G产业,失去竞争激励只会更加落后,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限制华为,不会让美国变得更安全或者更强大,却可能让华为变得更坚强。

 

从全球来看,有竞争力的华为设备,即使丧失美国市场,也还有潜力巨大的中国国内市场和全球其他市场。美国试图拉拢盟友共同抵制华为的行径,则会折戟沉沙,因为没有国家会拒绝先进技术带来的现实利益。目前,法国已明确表示不会发动任何一场技术战争来阻止华为,英国也表示将通过签署安全协议的方式,继续开展与华为的业务。

 

(二)禁售

 

在特朗普签署特别行政命令禁用华为设备的同一天,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将华为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禁止美国企业向华为出售相关技术、配件。

 

一天之内,两条禁令,华为遭遇极限生存考验。

 

5月17日凌晨2点14分,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发出内部信。他在信中表示,公司曾经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总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为了这个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为公司生存打造了很多“备胎”。今天,这些“备胎”,全部转正。这封富有感召力的内部信,瞬间在社交媒体上刷屏。

 

对华为而言,美国对华为采取“禁售”措施,将直接对华为供应链造成压力。华为产品当中,有30%的部件来自美国。而“备胎”从试用到大规模商用还需要时间,华为确实迎来了极限生存的至暗时刻。

 

能否度过“华为的冬天”?任正非18年前的战略思考,终于迎来真正的战场,正在经受严酷的考验。

 

而对美国而言,高通、微软、甲骨文、英特尔等美国企业,每年向华为提供价值约110亿美元的芯片产品。对华为禁售,意味着这些美国企业将失去巨额订单。根据2018年数据,华为是世界上第三大芯片采购商,并且采购金额增速远高于前两位的苹果和三星。失去巨额订单的美国芯片企业,同样遭受华为“禁售令”带来的巨大损失。

 

从全球市场来看,华为供应链所面临的考验,也会对日本、台湾地区等92家企业造成压力。

 

不管是贸易实践还是经济学常识,都已预言中美贸易战没有赢家。

 

面对这场由美国发动且单方面不断升级的“史诗级”贸易战,中方已经鲜明地亮出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拥有实力、潜力和定力保护自己的核心利益,不必再仰人鼻息、看人脸色。

 

而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违背常识、外交道义和国际规则的无理举动,种种恐吓威胁、出尔反尔、得寸进尺的霸蛮行径,终将逃不脱一条铁律: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