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加快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扩大湖南高水平开放

来源:湖南日报 | 作者:刘敏 | 时间:2019-06-27 | 责编:于京一

在日前召开的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就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提出8点要求,其中一个要求就是扩大高水平开放。

目前,湖南开放发展主要依托“海、陆、空”三个通道,其中海运主要依靠湘江和洞庭湖,陆运主要依靠湘欧班列,航运则依靠机场。然而,受湘江水位日益下降等自然因素制约,海上贸易发展减缓;湘欧班列则受制于物流成本高、通关手续繁琐、依靠政府补贴等因素,经济效益不显著。因此,湖南扩大高水平开放,须高度重视临空经济发展。

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位于长沙主城区东部,于2017年5月获得国家发改委、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复,是全国第七个、中部第一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该示范区规划面积达140平方公里,是湖南现代交通体系最完备的地区、中南地区最核心的交通枢纽。示范区拥有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高铁新城、隆平高科科技园等众多平台载体,聚集了含有世界500强企业的数千家企业,产业基础雄厚,是全省商务活动最频繁的区域。

目前,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其中黄花综保区2018年完成进出口总额约26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62%。随着核心区总部经济、高新技术、医药健康、航空服务等产业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开放型人流、物流、资金流汇入示范区。与此同时,示范区内也存在体制机制瓶颈、基础设施建设缓慢、临空产业高端化发展不足等问题亟待破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截至今年3月,我国已有郑州、北京新机场、首都机场、上海虹桥、青岛、重庆、广州、成都、长沙、贵阳、杭州、宁波、西安、南京等14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其他示范区的一些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管理体制上强化多区合一。国内发展较早的临空经济区内往往包含多个功能区域,当前在管理体制上都注重实行多个功能区块的统一管理。如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天津空港经济区都设置有综合保税区,在管委会建设上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交通布局上着力打造立体综合枢纽。国内各临空经济区除依托机场外,均在努力完善涵盖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性运输体系。如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大力打造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无水港“三港一体”的联运体系;西安、广州等不断完善机场周边及配套的高铁、城铁、地铁、高速公路等各类交通设施,并实现无缝对接。

产业发展上依靠龙头项目带动。如全球八分之一的智能手机产自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最初源于富士康在此布局,进而带动各手机整机厂商和近千家配套企业相继入驻;空客A320生产线在天津空港经济区落户,推动形成产值近千亿元的航空工业产业链。

鉴于此,加快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使其真正成为湖南开放崛起的排头兵,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理顺行政管理体制。赋予示范区省辖市级管理权限,建立并完善省级宏观领导、决策管理、协调服务、联络国家机关,市级组织主导、具体推进、督促落实,示范区内各县区和功能区常态化协调沟通的“两级三层多方协同”管理体制。统筹发挥长沙县、雨花区、芙蓉区三地能动作用,加强与各级政府、管委会、机场集团之间的紧密合作。建立区域联动机制,定期对重大规划、政策、项目进行衔接,健全省市区县之间利益分配机制、优势互补机制、发展统筹机制。

打造立体交通体系。大力打造空铁联运综合交通体系,依托高铁、城铁、地铁、磁悬浮等交通方式,完善多式联运立体交通服务。构建快速通达的道路交通网络,增加快速路网密度,实现南北向、东西向高速路互联互通。优化道路级配,改善重要节点交通功能,畅通货运通道,形成良好的货运疏散系统。组建“快线+常规线路”轨道交通体系,推动各条轨道交通快线与示范区之间的快速对接。加强轨道、公交、慢行网三网融合的立体交通接驳,提高换乘效率,进一步增加区域内公共交通分担率。

实施大招商招大商。进一步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通过知名企业和大项目带动,促进相关配套企业集聚,形成“雁阵效应”,打造若干个具备强大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进而提升区域竞争力,吸引更多企业落户示范区。进一步提升项目规划水平,强化大招商招大商理念,高标准严要求做好精细管理,提供优质营商服务,全力推进湖南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