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伊核协议变数给欧盟外交安全增添更多挑战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董一凡 | 时间:2019-07-09 | 责编:

董一凡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研究员


近期,随着美国制裁力度收紧和军事压力加大,围绕伊核协议出现更多恶化趋势。7月5日,英国海外领地直布罗陀当局说,直布罗陀方面扣押了正在载有伊朗原油的“格蕾丝一号”油轮,并对油轮最终目的地进行调查,伊朗方面对此大为不满,伊朗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秘书长穆赫辛·雷扎伊表示,如果“格蕾丝一号”无法立即获释,伊朗方面应当考虑扣押一艘英国油轮,以示回应。


7月7日,伊朗方面表示,鉴于美国单边退出伊核协议且无法期望情况改善,伊朗亦决定减少履行协议第二步措施,着手生产丰度超过3.67%的浓缩铀。伊核协议出现濒临破产,中东迎来新一轮政治安全冲击的趋势。


作为一向将中东和平和稳定视作自身重要利益的欧盟,无疑是伊核协议恶化甚至破裂的重要受害者之一。2015年伊核协议的达成,被欧盟及英国、法国和德国视作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及国际关系多边主义的重要胜利,也是其自认为全球和平安全和稳定带来的巨大贡献。而随着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给伊朗核问题带来各类经济和安全问题。


经济上看,欧盟恐怕将受到两方面打击。从欧盟与伊朗的直接经济关系上看,贸易和投资都受到了明显的冲击。自2015年伊核协议达成后,欧洲国家俨然将伊朗看做新的经济沃土,贸易与投资热情高涨。伊朗与欧盟的贸易量在2016年执行伊核协议之后大幅增加,与2015年相比,双边贸易额跃升超过75%,达到137亿欧元。而2017年的上升趋势更是呈指数级增长,双边贸易额达209亿欧元。但随着2018年5月美国对伊朗制裁逐步收紧,欧盟也经历了较强的寒蝉效应。


以欧盟经济发动机德国为例,2019年1-4月,德国对伊朗的出口下降了49%, 减至4.5亿欧元,机械制造业受冲击尤为明显,同期德国从伊朗的进口下降39%,减至8000万欧元。在投资方面,当年大举进军伊朗市场的法国道达尔集团悻悻而归,放弃投资额数十亿美元的伊朗南帕尔斯天然气田项目,集装箱承运公司丹麦马士基集团、法国汽车制造商标致雪铁龙集团、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等也不得不割肉止损。


另一方面,依赖域外油气资源的欧盟也不得不承受伊核问题震荡带来的油价波动,伦敦布伦特原油价格从年初每桶55美元左右升至当前每桶64美元左右,期间还一度74.5美元/桶,若未来伊朗与美国在波斯湾地区针对油轮的冲突事件不断升级的话,对国际石油总体供应面以及相关预期的冲击恐怕将更为显著,欧盟经济在面对保护主义风潮以及内部动力不足等挑战的同时,恐怕将再次承受另一次冲击。


而从外交安全领域,欧盟虽然整体上对美国推出伊核协议以及对伊朗施压的态势不满,但在勉力维护美欧同盟基本稳定的考虑下,亦不敢在对伊朗政策上同美国公然叫板,更多表态在喊话伊朗,要求其不得破坏协议以及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如此次伊朗决定着手生产丰度超过3.67%的浓缩铀后,法国总统马克龙着眼担忧伊朗不遵守协议的举措,而忽视伊朗的行为因美国而起。然而,欧盟小心翼翼的行动既换不回跨大西洋关系的转圜,亦无法令急需对冲制裁以提振经济的伊朗满意,更令其希望在全球及地区热点事务上扮演斡旋穿梭、以多边主义和软实力手段有所作为的期待逐渐落空。更重要的是,当前的中东局势普遍围绕着美国力挺沙特、以色列,打击伊朗,欺凌巴勒斯坦的主线起舞,欧盟及主要大国在重大问题上无力发挥应有作用,只能以旁观者的角色面对安全和政治局势朝着动荡方向演变,并在沉默中吞下动荡带来的外溢苦果。


如果伊朗与美国的对峙僵局最终酿成了冲突,那么在中东地区衍生的冲突和动荡,以及伴随而生的难民及恐怖主义外溢问题,都将进一步加剧欧盟维护外部安全及内部治理的难度。


然而,欧盟虽无力扭转美国和伊朗对抗这一主要矛盾,但仍然有一些抓手可以拉动事态朝着缓和的方向缓慢前进。如近期欧盟已经宣布旨在推进欧盟与伊朗合法非美元贸易的特殊目的工具已经正式启动,不日即将开始支持双边贸易。


同时,从伊朗自身角度,其亦不愿真正与美国产生直接的军事冲突,因而仍然希望在可接受的条件下降级冲突,将事态拖入重回伊核协议的轨道。而欧盟与中俄一道仍然留在伊核协议缔约国框架中,仍有机会进行维护协议的努力,但最终仍然要取决于欧盟及英法德三国在强权与联盟的逻辑面前,维护国际道义以及坚持多边主义初心的意志。(责任编辑 蒋新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