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优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发展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盘和林 | 时间:2019-07-18 | 责编:于京一

盘和林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经济数据,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5.09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实现了6.3%的增长。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用“平稳”、“不低”、“含金量高”、“来之不易”、“有后劲支撑”五个词来形容这一经济数据。不可否认,GDP增速依然是当下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但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背景下,全社会更加关注当下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活力。而经济发展快不快、好不好、后劲足不足则全然依赖于微观市场主体的运行情况。作为经济发展的微观引擎,只有市场主体充分释放活力,经济发展才能稳中向好,而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基石更是催化剂。可以说,近几年我国实现经济稳定发展,很大程度上正是受益于营商环境的改善。

包括行政审批服务质量与效率同步提升,一系列减税减费政策落地,以及《外商投资法》的颁布等从便利企业进入、增强市场主体投资意愿以及鼓励外资在中国投资等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我国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5.3万户,同比增长26.3%,其中新登记企业1.65万户,同比增长12.3%,创新创业热度空前。同时,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数据表明,2017至2018年中国营商环境世界排名跃升32位,成为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我国在改善营商环境上逐渐发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不过,营商环境优化问题我们始终在路上,更多细化的优化条例我国还尚处于探索阶段,即使一些地区已经有了不错的改革尝试,但目前来看,无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此背景下,7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这意味着我国首个优化营商环境的行政法规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第一次立法,《条例》分为总则、市场主体、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附则7章68条,从市场准入到经营过程中的投融资审批、权益保护、纠纷解决、监管执法再到市场退出做出全流程、多方位规制。旨在使处于模糊地带的问题能够得以规制,解决当前国内经济转型、国际环境复杂背景下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的痛点问题,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同时也能使已经成熟的实践经验得以固化。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历来被诟病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此次在《条例》中做出了规定。作为市场主体重要的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的保护是营商环境中的极为重要的一环。近些年来,中国在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和司法体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与发达经济体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相比尚且存在差距。特别的,对于境外投资者来说,投资国的知识产权环境是重要考量指标。从立法角度维护知识产权不仅是对境内经营市场主体相关权利实实在在的保护,更能提升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良好的国际形象,在知识产权保护上逐步与国际接轨。

此外,此次意见征集充分展现出对于优化营商环境进程中对于改革措施的宽容与包容性,《条例》明确鼓励各地区、部门“结合实际依法探索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举措”,并指出在“未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符合国家确定的改革方向、决策和实施程序符合规定,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未损害公共利益”的情况下,即使出现工作失误或未达目标,可以免于追究责任。

实际上,上述规定向社会传达了非常积极的信号,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应认识到改革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探索过程中的成功实践可以加以推广、失败经历同样也能作为再次探索的经验参考。与技术创新一样,制度与模式的创新同样需要灵活外部环境的支持,敢于面对创新带来的不确定性,在法律的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为改革提供更大空间,也是法律随社会发展的体现。(责任编辑:韩雅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