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曼丽:国际话语较量归根结底是价值观的较量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韩雅洁 | 时间:2019-08-17 | 责编:蒋新宇

程曼丽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


    (中国网记者 韩雅洁)8月16日,在第十二期中国圆桌——“新形势下国际传播实践中的方法论”圆桌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就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程曼丽认为,话语体系建设是在顶层设计之下协调联动的系统工程,在内外宣一体化的当下,需要综合考虑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问题。

    国际话语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价值观的较量

    建立话语体系要有一个基本框架,即价值观,在这个框架之下进行建设和调整。习近平总书记从2013年起在一系列的重要外交场合反复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和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共同诉求,虽然它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走向的基本判断和整体认识,但是它符合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成员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在当今世界面临深刻变革和调整、各种挑战风险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意义重大。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下的话语体系建设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思想体系密不可分,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国际话语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价值观的较量。

    美国的话语体系植根于美国的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宗教情结,整体上具有集战略利益和价值导向于一体的特征,回顾历史就可以发现这一点。从威尔逊总统当政以来的100多年里,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冷战结束以后是马歇尔计划,到特朗普政府前,奥巴马是价值战略等。奥巴马在2010年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里面提到这样一句话,从过去到现在,我们的价值观始终是我们最宝贵的国家安全资产。

    特朗普入主白宫后提出“美国优先”战略,有人认为取代了奥巴马的价值观战略。但事实上这并不影响美国精英阶层对中国独有的认知和判断,有关中国的话语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比如他们经常说的西强我弱,还有由西方媒体塑造的中国形象等话语,还有明显带有结构性的话语,这对中国自身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对于中国而言,国际话语的较量主要是价值观的较量,话语博弈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第一,中国国际话语建设需要找准突破口。

    美国话语体系在西方文明中心论和西方价值观的基础上构建而成,带有某种结构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即非黑即白,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也反映到国际关系和国际话语中来。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面对人类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和挑战作为前提,着眼于国际社会和平发展合作的大局。作为一种价值观,它具有科学的方法论支撑,因为它倡导求同存异、共同发展,通过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这种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为我们思考人类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从战略角度来看这正是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突破口或者是立足点。

    话语权在国际政治领域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权利结构当中的地位和影响。如果中国在权利结构中不掌握话语,甚至被经常各种话语置于道德的审判席上,地位和影响就无从谈起。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是自说自话,改革开放后很多情况之下是跟着别人说话,到现在已经到了说自己的话,说不同的话的时候了,这是中国由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在国际舆论场上的必然选择。

    突破西方的话语体系建立中国的话语体系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首先要打破西方主流社会多年来的思维定式,这个思维定式在国际上已经产生了全面的影响,大家都按此看中国,看各种事物。受西方话语的影响,让国外机构受众能够听得懂、听得进、能够入脑、入心,并产生认同,无疑是一场攻坚战,但是我们要努力来做。其次,除了需要前瞻性、科学规划以外,还要掌握理论建设的优势资源,不但要了解舆论,了解信息传播,还要了解舆论战的规律、要求,以及许多的专业知识,这是应该找准的突破口。

    第二,中国的国际话语建设应提升一个层面,由战术层面上升到战略层面,在人类命题共同体价值观的引导下对话语资源做一个组织架构。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掌握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包括媒体在内的中国对外传播主体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纵观之下不难发现,目前我们在国际话语建设的认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个偏差直接给我们带来了行为上的偏差,传播出去以后会加大加深别人对我们的偏见。比如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一直在强调,这是一个大的价值观,一个大的框架,要求我们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说话,说不同的话。但是我们国内的一些传播者,思路还停留在传统上,表现出来与大国气度,大国责任不相符的小我趋势,存在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叙事特征。

    另外,中国目前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大部分集中在硬件建设和“术”的层面,包括信息渠道、传播手段、表达方式、语料库建设,缺乏对于传播观念核心价值的深度开掘、全面梳理、以及系统的建构。话语体系建设问题不是一个项目表面化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核心的理念,那么越讲发展,越谈成绩,越谈贡献,越可能在原有的思维框架中强化人家对我们的偏见,所以中国目前话语体系建设应该上升一个层面。

    第三,随着传播环境的变化,中国国内外传播主体早已超越政府、媒体范畴,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态势。

    国际话语的建构不再是政府或者媒体单方面的事情,而成为多元主体共同的事情,不仅需要国家外交、政府外宣、主流媒体的鼓励,也需要参与其中一个部分,包括走出去的企业,媒体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不但要讲政府外交,也强调民间外交,不但强调传统媒体,也要强调新媒体。(责任编辑 蒋新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