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高度联通型社会需要交通运输创新发展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网 | 作者:李名良 李连成 | 时间:2019-10-31 | 责编:申罡

近些年,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高铁和航空等快速出行广受欢迎,快递业务井喷式发展,运输服务越来越精细化,全球性运输网络越来越重要,“交通+”和交通运输的跨业融合等时常被提及。这些现象根源于高度联通社会与交通运输的内在逻辑联系,高度联通社会推动着交通运输变革,更需要交通运输继续创新发展。


正确认识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新环境和新课题


交通运输领域的新现象与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场经济社会变革密切相关,而这场变革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新技术广泛运用和联通规则不断创新推动构建高度联通社会


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我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物和信的联通受时间和空间等传统联通规则的约束越来越小, 社会各个领域、世界每个角落正在被动员起来构建起一个高效互联的庞大网络,“万物互联”正在成为现实。在生产领域,互联网将商品生产、服务供给与消费者有机连结, 编织形成一个将需求信息、原料采购、智能制造、物流网配送、消费体验融为一体的网络化组织。网上购物、学习、交流和娱乐等成为大众的普遍选择,人们的生活服务、体验和信息等被快速地纳入这个高度互联的网络世界。


2.线上和线下联通空间的有效匹配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新课题


在高度联通社会,根据联通介质的不同,将全社会联通网络划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联通空间。线上联通空间主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将社会资源和活动数字化,该空间所形成的信息化网络具有快速、精准和广泛等联通特点。线下联通空间依赖交通运输系统, 包括所有社会资源和活动的物理联通,是线上联通的实物化载体和体现。由于联通介质、支撑技术和组织模式等方面的差异,线下联通的速度、精度和范围等都不如线上联通,并且这三个维度的发展差距将长期存在。为提高社会整体的联通效率,实现线上和线下联通空间的有效匹配,需要缩小线上和线下联通在速度、精度和范围上的差距,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联通速度和精度,并追求更广范围的联通。


高度联通型社会对交通运输创新发展的要求


交通运输作为线下联通系统的核心,其创新发展需要准确把握快速联通、精准联通和广泛联通的时代内涵和特点。


1.快速联通是高度联通社会的本质要求,交通运输系统需要在联通速度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在高度联通社会,线下联通速度直接决定着联通质量。线下联通速度不及线上联通是长期矛盾,交通运输系统持续提高联通速度将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联通设施和设备的更新、联通技术和模式的创新、联通规划和制度的优化等都是提高联通速度的有效手段。


近些年,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在联通速度突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机场的区域覆盖范围也在快速扩展,快速联通有了优良的交通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基于快速联通设施所供给的运输服务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以高速铁路和机场为例, 使用上述快速交通工具出行的旅客量连续多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电子商务和网购等线上交易的带动下,快递作为一种快速的货物配送方式,其业务量增长速度曾多年超过50%,2018年全年快递业务量达507.1亿件,同比增速仍然高达26.6%。特别地,为了提高配送速度,顺丰采取了货运包机的运输方式,多家快递企业积极参与货运机场建设,快速配送成为快递企业核心竞争力。


应该看到,不同运输方式换乘不畅和换装不便仍严重制约着我国联通速度的提高,交通运输装备和设施技术创新仍然有很大空间。交通运输联通速度的提高也要考虑经济效应,这是因为只有经济可行的快速联通,才可能大面积推广使用,建立起快速的线下联通系统。


2.精准联通降低高度联通社会的不确定性,要求交通运输系统提供可视、可控和可靠的运输服务


不确定性是普遍特性,降低不确定性可以减少生产库存、缩短产品周期、令客户有更好的消费体验,有助于提高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效率,使诸多精细化服务或产品供给成为可能。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实现了线上精准联通, 可视、可控、可靠的运输服务是线上和线下精准互动的关键,成为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良药。


其一,运输过程中位置、状态和质量等相关信息是高度联通社会全信息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 线下联通信息的可视化应该成为现代运输服务的追求目标。以精益供应链管理为例,建立精准的物流信息系统是供应链管理走向精细化的前提条件,供应链上的成员得以准确快速了解全球生产和消费动态变化。


其二,运输服务过程的可控性是提高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方面, 可以减少突发事件的损失。比如, 旅客可以根据航空公司所提供的前序航班动态信息,及时调整出行计划,减少航班延误带来的损失。


其三, 增强运输服务可靠性保障个性化需求。在复杂多变的庞大市场中,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与供给精准对接,不但要求供需信息互通,而且要通过线下精准联通系统来完成交易,而在预定时间内准确地将小批量商品送到顾客手中才能取得信誉,使个性化市场得以壮大。


3.广泛联通要求交通运输系统在更广空间范围内实现联通,并深化与其他领域的融合


网络效应是高度联通社会的最大红利,广泛联通是产生网络效应的前提条件。广泛联通的交通运输系统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交通运输有更广的空间服务范围, 国内与国外联通的有机衔接,国内交通运输网络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更多更好地覆盖有人类活动的区域;二是交通运输与其他领域的联系不断增强,与农业、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的融合程度更高,对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的渗透更为广泛深入。


交通运输实现空间范围的广泛联通,是第一个层面的广泛联通,与其行业具有“网络”式的产业特征有关,也受经济全球化的驱使,更是提供基本公平出行保障的需要。一方面,交通运输是典型的网络产业,设施成网才能发挥规模效应,服务覆盖范围广是服务质量重要内容,比如京东配送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扩大服务网点覆盖面。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诸多领域全球性的产业分工是建立在全球资源广泛联通的基础之上,比如美国苹果公司所建立的全球IT 产业平台依托全球化的配送网络整合了美国的设计、日本的关键零部件、韩国的核心芯片和显示屏、我国台湾的辅助零部件等资源,并在我国大陆地区实现组装生产,最终销往世界各地。


第二个层面的广泛联通可称之为“泛联通”或“交通+”,主要是指交通运输的跨业融合发展。受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多方面因素的驱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边界逐渐模糊、粘性不断增加,产生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交通运输作为基础性服务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存在普遍联系,在本轮产业变革中大放异彩。从融合发展实践来看,交通运输与零售业、信息服务业、休闲娱乐业等融合发展较快,共享单车、网约车、电商平台、观光列车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农业和制造业领域,运输服务与之加速融合,新鲜水果直送、订制家具等新型消费形态方兴未艾。


总体来看,交通运输系统的快速、精准和广泛三个维度的要求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质量评价框架体系。快速联通是精准联通时间可靠性的基本保障,全球范围的联通以快速和精准为特征才更有意义,精准联通为广泛联通的“交通+”创造有利条件。


适应高度联通型社会需求,促进交通运输创新发展的建议


建设具有快速、精准和广泛等特征的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把握好发展节奏。在近期,补短板是优先发展事项,同时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从长远来看,交通运输发展需要理念和路径的全面革新。


1 . 当前, 交通运输发展需要优先补齐快速、精准和广泛联通方面的短板。高质量的交通运输系统三者缺一不可,存在显著的短板效应。精准联通和泛联通等是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短板, 迫切需要从调整设施网络、优化市场环境、创新制度安排等方面取得突破。在快速、精准和广泛联通等方面也有各自的短板,比如多种运输方式存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衔接困难,严重制约着联通速度的提高。


2 . 交通运输发展需要树立快速、精准和广泛等联通理念。在建设高度联通社会过程中,交通运输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供给与线上联通相匹配的线下联通服务,快速、精准和广泛等联通理念应该贯穿到交通运输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和制度设计等多个方面。


3.交通运输发展需要更加重视技术和制度创新。高度联通社会的建立是以新技术的运用和联通规划的创新为基础,技术和制度是线上与线下联通效率差异的重要根源。因此,交通运输发展需要加强快速、精准和广泛等联通技术的创新和储备,鼓励新技术的应用和转化,加强现代治理体系、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等制度性创新能力建设。


4.鼓励发达地区先行探索打造更高水平的快速、精准和广泛的交通运输系统。线上联通条件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长三角和粤港澳等地区的经济社会信息化程度较高, 对线下联通速度、精度和范围等方面有更高的需求,应该鼓励此类区域先行先试,探索打造快速、精准和广泛的交通运输系统,建立高度联通社会。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