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 筑牢安全防护网

来源:经济日报 | 作者:郭夏 | 时间:2019-12-03 | 责编:申罡

核心观点:郭夏认为,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加强各地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建立健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多方支持的应急机制,握指成拳,齐抓共管,才能扎实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筑牢应急管理防护网。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9日下午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与传统经济发展观念偏重追求GDP不同,新发展理念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对灾害事故是经济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如何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消除事故隐患,加强应急救援,事关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正确认识灾害事故是搞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首要环节。目前的应急救援体系面对的主要是自然灾害和生产事故。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1亿人次受灾,766人死亡,103人失踪。


每一次灾害,都在检视着一个国家的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救援能力。随着科技化、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人类与自然、人类社会内部的互动越来越频繁,这使我们生存的世界充满了更多不确定性和挑战性。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


应急管理工作面对的常常是突发紧急灾害、事故或事件,比如春运、春节期间,往往是事故和各类突发事件多发高发之时,需要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此外,我们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比如,更加注重宣传教育,培育安全文化,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据相关预测,我国应急产业市场年容量约5000亿元人民币,市场潜力巨大。航空救援、逃生机制、民间救援等应急救援产业前景可期。发展应急产业,也是健全国家应急体系、满足公众对应急产品及服务需求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实现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加强各地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建立健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多方支持的应急机制,握指成拳,齐抓共管,才能扎实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筑牢应急管理防护网。(郭夏:新生经济学创始人,《解码经济——新生经济学导论》作者,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