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薇:内外兼修推动智库对外传播建设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胡薇 | 时间:2019-12-20 | 责编:申罡

(中国网记者李晓曼)2019年12月17日,“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19”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机构与智库评价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胡薇出席论坛,并在研讨“新时代的中国智库国际话语权”议题时,发表以下观点。

推动智库对外传播和国际化的建设,首先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渠道,必须要兼修并重,把内容作为根本,同时还要有技术支撑及管理创新做保障。从中国目前整体智库情况来看,还要根据智库自身定位,不同研究领域等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和议题,针对传播对象去选择传播方式和渠道。针对这些问题有几点浅显思考:

第一,议题的设置。不仅要提高议题设置的能力,同时还要客观评估议题设置的效果,也就是后期的追踪和评估,根据评估再去不断完善和改进。

在很多国际交流方面,我们现在更多是一种防御姿态,针对国际社会对于我国情况和政策的误解进行解释性的东西比较多,国际舆论的斗争上需要防御和进攻相结合,在后者上,我们不能在外宣过程中去一味宣传成就和政策,还应该针对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发展提出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并引导相关话题的讨论走向对我方有利的发展方向上。这个过程中,获得国际社会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也需要智库对于国际局势、舆论情绪发展有较高的眼光和把控度,以合适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提出合适的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共鸣。

第二,在智库的观点和活动之间要加强协同和配合。有一些重要的议题,我国智库对外发声往往是碎片化和偶发性的,一方面具备了国际话语的机构和学者数量不足,另一方面智库之间的配合意识和协同机制不够,因为很多常规性议题无法依靠相关政府进行发声,应该在智库和学者之间形成一种自组织,在国际交流中形成联动,自觉相互去支持。在学者和智库之间相互推广,构建传播的社交圈来放大中国智库的声音。

第三,培养国际人才。

第四,加强立体化的自媒体传播体系,要重视新媒体的发声,营造一个更好的媒体宣传力度。

第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要在具体管理机制上不断进行创新,针对智库在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环境中提供适度流程,进而保证智库人员在参与重要国际会议和活动时做到不缺席和不迟到。

此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光明日报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网、《智库理论与实践》杂志社联合承办。国内知名智库学者、社会贤达及媒体界500多位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讨论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网智库中国对本次论坛进行了专题报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