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华:经济软着陆进程中,需注意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毛振华 | 时间:2019-12-20 | 责编:蒋新宇

(中国网记者 蒋新宇)12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2019年12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出席会议,以下是他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2019年12月)上的发言。


毛振华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


在中美贸易冲突阶段性缓和、“六稳”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的背景下,11月多数宏观数据有所改善,出现短期的企稳迹象,但我们仍不能过度乐观。今天我主要跟大家分享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


一是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2016年我们曾判断中国经济企稳,已经进入“L”型走势的底部,进入稳步筑底的阶段。当时各界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也比较乐观,市场上还出现了关于“新周期”的论述。正是基于经济已经筑底企稳的判断,我们适时提出了宏观调控重心应该转向防风险的建议。与我们的建议一致,在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宏观政策也以防风险为主,并在十九大报告中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了三大攻坚战之首。但是,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带来的冲击超出预期,宏观政策目标再度调整,对稳增长的关注加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201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上半年我们在降杠杆、防风险,下半年我们稳杠杆、稳增长,2019年以来我们延续了2018年下半年以来的政策。从目前来看,2018年以来政策的调整是非常有效的,有效地应对了贸易战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防止了经济的过快下跌,还带动当前经济出现了短期企稳迹象。但是,目前来看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性因素依然在继续衰减,中国经济软着陆尚未完成。同时,考虑到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世界经济也会处于下行期,这反过来也会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拖累作用。这是我们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一个基本判断,就是2018年以来经济政策的调整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下行的大趋势,中国经济仍然延续不断探底的趋势。


二是关于投资的分析。我国长期以来都是高投资、高积累的增长模式。即便是在金融危机前主要依靠外需来拉动经济的时期,我国的投资增速依然不低。2008年金融危机后,外部需求出现断崖式下滑,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度超过90%,对于稳定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时至今日投资的基数已经十分庞大,投资高增长已经难以为继,所以今年以来投资增速下降到历史低点,持续低迷。值得深思的是,近年来大量的货币投放却难以实现预期的固定资本形成,主要原因在于投资机会下降和投资动力衰减的双重挤压:一方面,随着持续多年的基建投资高增长,“铁公基”等领域的建设已经趋于饱和,投资机会下降,政府所能发力的大型工程已经所剩无几;另一方面,经济下行期民企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动力进一步走弱。


三是进口走弱背后所蕴藏的生产疲弱问题。虽然近几个月以来出口出现了负增长,但进口增速的下行幅度更大。考虑到进口中煤炭、钢铁等生产资料的占比较高,进口增速的回落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我国对于生产资料的需求下降,说明国内生产仍然比较疲弱。PPI的走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判断。但从先行指标来看,中采PMI和财新PMI都有所回升,这种数据上的背离并不寻常,值得深度分析。


四是服务业快速发展背后所隐藏的结构性问题。近几年我国服务业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维持在60%以上,这或许与我国加强了对服务业的统计有关,但相比之下,其他行业发展较慢的态势较为明显。当前我国的人均GDP才勉强接近1万美元,刚迈入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未来仍然面临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国际经验来看,人均GDP在1万到2万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不是制造业衰退而服务业大发展的时期。当前我国这种制造业增长放缓而服务业快速发展并不正常,这反映出了我国经济增长中出现了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五是房地产领域的风险。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保持了较强的韧性,同比增速持续维持在10%以上,对稳投资、稳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房地产市场的拐点正在显现,不仅在三线城市,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拐点也有出现的迹象。特别是商业地产供给过剩的现象比较严重,写字楼空置率上升,租金下降。房地产市场的拐点形成之后,价格下行成为必然趋势,尽管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不会下降很大,但是想再度回到依靠房地产价格上升的财富效应来拉动购买力的老路是不太可能的。当前,一些二线城市加大引进人才力度,使得低中产收入人群也加入了购房大军,但这一人群杠杆的上升进一步挤出了消费,并不会从根本上推动经济的增长。


六是改善收入分配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的问题。让消费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核心引擎是大家的普遍共识,而促进消费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居民收入,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部门的分配里提高居民的收入比重。在过去十年中,居民收入的比重略有提高,但是提升幅度十分有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收入占比较高。在我国的现行体制下,政府管理的事务繁多,大政府的刚性开支导致政府占收入分配的比重难以缩减。当前,地方政府还面临隐性举债难度加大、减税降费等压力。地方政府为了减轻收支压力,在减税降费同时加强了税收征管,由于税收征管的趋严导致实质性的减税效果打了折扣,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依然较大,大批中小企业亏损或倒闭,给就业带来了负面影响。在此情形下,要想大规模提高居民收入的可能性较小。但提高居民收入依然有潜力可待挖掘,如可酌情将税务部门代征的工会费以工资的方式直接发放给企业职工。不过,类似这些可挖掘的空间十分有限。值得一提的是,提高居民收入是把双刃剑,因为劳动者工资收入的提高势必会提高企业成本,降低企业竞争能力,进而影响劳动者就业和收入。综合来看,收入分配结构的改善是个长期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最后总结一下,从当前经济形势来看,未来中国经济仍将缓步下行。不过,过去几年的“防风险”与“稳增长”政策仍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未来政策仍需进一步推动稳增长与防风险,寻求稳增长与防风险的最佳平衡点,以实现经济较为平稳的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创立于200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依托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人大经济学院的优秀研究力量,同时诚邀知名研究机构的宏观经济学家,聚焦中国宏观经济动态和前沿性重大经济问题研究。


论坛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常设的高端学术及知名品牌活动平台,由人大副校长刘元春,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席主席杨瑞龙及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领衔,定期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每年四期;论坛亦定期举办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发布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中国网作为论坛的战略合作媒体,中国网《中国圆桌》栏目定期对论坛进行专题报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