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疫情下的文化差异与民间外交

来源:察哈尔学会 | 作者: | 时间:2020-04-08 | 责编:申罡

察哈尔线上对话会是察哈尔学会基于疫情影响的特殊时期,专门打造的一个线上互动平台,旨在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更灵活便捷的学习交流方式,继续围绕“公共外交”领域产出更多智慧成果,后续将继续针对不同议题开展线上对话会议系列,同时也欢迎更多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朋友的参与和关注。


值此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全球各国各方力量积极采取行动,共抗疫情。针对疫情下各国的行动差异与合作前景,察哈尔学会特主办“疫情下的文化差异与民间外交”主题线上对话会,会议邀请到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龙兴春和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特任教授刘庆彬两位对话嘉宾,并由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王冲主持。针对中国评论社关于本次对话会的报道以及会议现场内容,本文进行了综合整理。

“口罩,戴还是不戴”,不仅是文化差异,也有产能约束


刘庆彬指出,美国人民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只在生病尤其是生重病出门才会戴口罩,戴口罩在某种意义上是病人的一种标志,如果未生病,就不会愿意戴口罩这一现象。但随着疫情越来越严重,虽然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都没有明确建议戴口罩,但一些医生已经在媒体建议大家出门戴口罩了。


龙兴春认为,是否戴口罩体现的不是文化差异问题,而是对疫情严重性的判断问题。我们戴口罩并不是有这种卫生习惯,就像医生平常也不戴口罩但是进手术室一定会戴,事实上没有哪个民族、国家有这种传统习惯,只是当前处于高风险感染时期。中国民众重视戴口罩,其中国家领导人做了很好示范,我们有这种号召力,早日戴上口罩是为了早日取下口罩。欧洲等国并没有广泛号召,但是还是会给医生、警察等高危感染者口罩,然而他们的口罩产能低,不能满足这么庞大需求,这种情况下号召大家都戴上口罩,将会产生十分严重的问题。


中国应尽可能帮助印度防控疫情


刘庆彬表示,美国当前疫情严重,确诊人数呈指数型增长,然而美国总统以一贯的商人思维,以经济利益为重,之前还乐观预期想在复活节重启经济运行,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美国目前采取的做法是颁布“居家令”和保持两米左右社交距离。美国的动员速度比较快,目前夏威夷几乎控制住了疫情发展,但像纽约州和加利福尼亚州还是比较严重。如果美国不采取当初湖北武汉那种近乎极端的隔离措施,恐怕遏制疫情相对困难。


龙兴春指出印度的疫情发展同样不容乐观,印度人口密集,孟买塔拉维贫民窟约2平方公里的面积,住了100多万人,人口非常密集,这里已发现死亡病例。与美国不同,印度医疗技术水平较低,医生专业水准低,医疗设施差,即便政府动员,物资水平还是跟不上,而且医生一般只给富人看病,知识水平不高的穷人一旦染上病毒,得不到及时隔离救治将十分危险。印度国情不同,封城或是隔离会让很大一部分人失去经济来源,穷人甚至没有粮食,生存都成了问题。


龙兴春还在发言中表示,中国作为印度邻国,帮助印度就相当于防护自己,中国应尽可能帮助印度,防止疫情扩散。目前世界经济虽遭受重创,但是与不控制的情况相比,损失还算小。印度与其他南亚国家、中东、欧洲、非洲都有很密切的联系,人员流动频繁,眼下除了欧美,世界也应该多给印度一些关注。


病毒与“偏见”都是人类的敌人


刘庆彬表示,当前意大利、美国、印度这三个国家疫情状况严重,这与领导人的傲慢态度有一定关系。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比较独断,他们都是最早停了与中国往来的航班,可能认为停了中国的航班没有经中国过来的人就能够挡住疫情,他们没有注意到,病毒才是最大的敌人,在对人类最大敌人有共同认知的情况下,才能探讨对于秩序、权威的认可。


龙兴春表示,中国政府有比较强的组织能力,还得益于民众的高度支持、理解、积极配合,古人讲“上下一心者胜”,这种文化彰显了强大凝聚力。包括韩国、日本、新加坡等,这些国家的民众很配合,配合程度也体现了国家对疫情的认识和宣传。


王冲在总结中指出,东亚就像传统上的大政府,民众集体主义观念强烈,易于接受政府管理,响应政府号召。尽管防疫措施有轻有重,但是民众基本上都能听从指挥,服从管理,展现出集体主义优势。而西方文化偏重个人主义,戴口罩和隔离这种防控措施不符合他们自由的文化,就像西班牙人可以不以个人目的出门,但是却要出去遛狗,这样还是起不到居家隔离的效果。所以各国之间文化不同,互相难以“抄作业”。


经济全球化面临冲击,区块化经济复苏值得关注


龙兴春认为,如果病毒长期存在,那么确实会对整个世界的经济造成很大的破坏。经济全球化受到冲击,对于一些对外依赖性较强的国家可能就面临严重的生存问题,但是人类也不会无动于衷,自然选择条件下,人们可能就会研究出与病毒共存的办法,因此国际格局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


刘庆彬则认为,新冠病毒会改变当前这种自由的世界秩序,疫情过后,全球各国会重新思考如何构筑自己的产业链,供应链。各国想要自己完全能够生产供应口罩,德国也会在医用器材等一些关键产能方面构建一个自认为可信的供应链,美国也将完善这些方面供应链,有些类似于1930s大萧条之后出现的这种区块化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格局也将随之变化。


王冲表示,经济全球化经此疫情会速度放缓,美国在海外的一些产业会因为经济、政治等原因回归国内,各国在经济产能等方面尽量自给自足,全球的经济分工会进行大调整。国际组织会愈加的弱化,本次疫情中,联合国秘书长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主要是国家之间自行合作分享数据和经验,将来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职能弱化不可避免。世界各国威权主义有所加强,即越是出现危机的时候,大家越愿意集中在国家的领导人周围,未来这种趋势还会加强。这些趋势中,经济上的冲击相对来说是最严重的。


“排华”未成浪潮,理性和友好仍是主流


刘庆彬认为,国外还是普遍认为这是病毒引起的疫情,即便可能最先在中国大规模爆发,有个别人对中国留学生恶言相向,但是不会大规模排华。如果哪个国家出现大规模排华,那么这个国家在人类价值观层面就是不对的,相信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家都不敢背这个锅。问题是我们全球对病毒的认知水平,我们整个人类目前和病毒处于一种僵持状态,如何更好地实现命运共同体和健康共同体以及全球化是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龙兴春认为,确实是有些不负责的政客带了很坏的头,疫情当前,很多人有情绪,他们需要一个发泄口,有政客就带坏了节奏。激进的、极端的排华还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理性的、友好的情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