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美民间抗疫合作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0-07-07 10:25:46    来源:中国网    作者:全球化智库    责任编辑: 蒋新宇

相较于官方外交,民间外交有着“主体多、领域广、资源丰、接地气、打基础”的特点。在中美民间抗疫合作中,这些民间外交的特点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展现出民间力量在合力对抗全人类共同敌人时的独特优势。


1.主体多,积极联动合力抗疫


参与此次中美民间合作抗疫的主体既有企业、商会、基金会,也有各级地方政府、智库和民间组织,呈现出显著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众多主体虽有大小、各有分工,但协调联动、优势互补,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例如2月中旬美国民间对中国最大的一批物资援助就由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民间援助机构医疗共享组织(Medishare)、可口可乐基金会、美国包裹服务公司(UPS)基金会、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上海慈善基金会等多个主体接力完成的。再如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对美捐赠也是由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香港中美交流基金会、上海市友协、嘉实公益基金等多家机构共同参与完成的。


2.领域广,多层次阻击疫情影响


面对病毒肆虐,中美各界纷纷发挥各自专长,相互合作,合力构建了一个集物资生产、科学研究、学术咨询、公益捐赠、物流运输的全方位抗疫合作网络。例如在医疗卫生领域,在新冠病毒快速检测,感染与致病机理,临床治疗,药物、疫苗的共同研发等多个方面,中美开展了有效合作。再如人文交流领域,两国的智库、学者都在积极评估疫情影响,为两国应对疫情,以及疫后恢复提供意见建议。


3.资源丰,灵活高效精准援助


民间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广阔的人脉资源、专业的技术资源、丰富的信息资源、活跃的智力资源等。由于其灵活高效的特点,在有效整合的情况下,往往可以精准地发挥作用。以马云基金会为例,3月中旬就依托其全球网络筹集到50万份检测试剂盒和100万只口罩,并迅速空运至美国。筹集物资和物流运输的效率展现民间力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全球公共卫生危机面前,诸多中美民间资源都被调动起来,投入到抗疫战疫中去。中美民间许多合作,包括物资援助、技术应用、抗疫策略等,都源自民间,在民间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以往中美人员往来密切,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中美民间许多合作是依靠个人的人脉关系达成的,许多援助是直接从捐助方寄送到抗疫一线的,许多技术应用是基于现有产品快速迭代而广泛得到应用的,许多应对策略是由民间首先实践进而被总结推广的。


4.接地气,打动人心彰显人性


政府间合作容易被外交礼仪等形式上的因素掣肘,需要层层审批,过程繁琐、顾虑较多,往往也缺乏人性关怀的温度。相比之下,民间合作则是更加纯粹的人与人的直接交往,流露出更多人性本真的善意。


中美民间抗疫合作过程中,无论是中美之间的书信声援,还是物资的援助和经验的分享,都涌现出许多打动人心的故事,特别是中美普通民众之间的互助折射出困难面前人性的光辉。VIPKID在线教育平台上聚集了很多美国外教和中国孩子,在中国疫情严重的时候,一个小学员在线上课时流眼泪,打喷嚏,外教老师误以为孩子感染了新冠肺炎。隔着屏幕,40多岁的北美女外教瞬间泪奔。虽然后来搞清楚那个孩子只是感冒,但VIPKID美国办公室还是收到这位女老师寄来的口罩。而两个月后美国疫情严重时,学生们向美国外教发去十几万封祝福邮件。


5.打基础,为中美注入正能量


民间合作可以为国家间关系巩固和拓展相互友好的利益基础和民意基础。而且民间合作的政治意味较小,立场更加中立,所以也更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在中美官方交往遇到困难的当下,中美地方合作抗疫为两国关系注入了正能量。中美两国存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差异,特别是在贸易战开始后,中美关系风波不断,政府间合作的政治考量与敏感度都较高,负面因素增多。相反,中美民间抗疫合作是民众的自发行为,更容易被中美两国民众接受,甚至为政府间合作营造良好氛围。中国外交部就曾公开介绍中美友好省州和友城的抗疫合作,并强调其是推动两国关系发展重要桥梁。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