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五部分 深化中美两国民间合作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0-07-07 10:40:03    来源:中国网    作者:全球化智库    责任编辑: 蒋新宇

五、深化中美两国民间合作的建议

此次中美民间合作抗疫是中美民间合作的典范,不仅拉近了中美两国人民的距离,对全球抗疫合作也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面对尚未结束的疫情及更多全球性挑战,中美民间应继续以同舟共济的合作精神为彻底遏制全球疫情、提振世界、增进两国了解互信贡献力量,并加强多领域合作增进两国民众对彼此的了解,通过一点一滴的善意积累继续书写中美民众之间的诚挚情谊。

(一)加强抗疫合作,共同遏制全球疫情

1.停止“政治病毒”传播,以抗疫合作为重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同时,一种“政治病毒”也在蔓延并腐蚀着中美两国的正常合作。那些不惜编造谎言给中国抹黑、向中国“甩锅”,甚至要求中国赔偿的行为并不能真正对遏制疫情产生积极作用,反而阻碍了中美两国进行抗疫合作,更降低了中美民间合作抗疫的积极性。

面对疫情,指责和推诿只会让更多鲜活的生命遭受本不应该遭受的痛苦。因此,中美双方应该形成抗疫共识,遏制这种政治病毒的传播,不要让个别群体的利益绑架中美关系。对此,中美民间的有识之士应积极发声,遏制这种“政治病毒”的传播,在呼吁美国政府加强与中国抗疫合作的同时继续积极开展中美民间抗疫合作。

2.中美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可进一步加强疫苗研发合作

从历史经验来看,疫苗对于控制重大疫情蔓延并最终完全解除疫情十分关键。2009年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便是在11月疫苗研制成功后真正出现转折,并在2010年8月彻底结束大流行。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疫苗研制成功也将成为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结束的重要转折点。

根据《自然评论药物发现》(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期刊在4月9日发表的《新冠病毒疫苗研发概况》显示,目前全球有约115个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项目正在进行中,其中5个研发项目已进入临床开发阶段。 其中,中美两国是全球新冠肺炎疫苗研制项目领先的国家。中国方面,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疫苗、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两款灭活疫苗均已进入二期临床阶段。而美国方面,Moderna和Inovio Pharmaceuticals两家疫苗研发公司则均表示,在积极推进临床试验的同时,已着力准备疫苗大批量生产,将提前准备好数百万剂疫苗,待安全性和有效性获得证实并得到监管部门批准后,可立即投入使用。 为了进一步加快疫苗研制和量产进程,中美两国的医药企业可进一步加强科研合作,共享研究成果,加速疫苗与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的研制和试验过程,最终实现批量生产。届时,中美还可合作推进疫苗在全球的普及,将其转化为国际公共产品,从而在根本上遏制疫情全球蔓延。

3.加强中美友城网络合作,建立一对一互助机制

通过友好城市机制加强中美地方民间互助合作是中美民间合作抗疫的重要经验,而其助推作用仍可进一步释放。

当疫情在中国出现时,中国国家卫健委宣布建立16个省支援武汉以外地市对口支援关系,从而使医疗物资、医务人员和抗疫捐款等物资可以更高效和平衡地分配到需要的地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重复捐赠和管理混乱的情况。因此,中美民间抗疫合作也可借鉴这一经验,通过建立友好城市(省州)一对一互助合作的机制,使现有的中美友城网络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友城不仅是中美民间进行抗疫合作的重要渠道,更是加深中美人民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在合作抗疫的过程中,中美两国友城也可加大合作宣传,让普通民众对自己所在城市的友城更加熟悉。同时还可开展一系列交流活动,让中美两国民众通过抗疫互助对彼此更加了解,建立更深厚的友谊。

4.合作设立抗疫基金,共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帮助

中美两国不仅需要合作互助,更需要合力对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帮助。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月6日数据显示,非洲地区非洲国家目前确诊病例近18万,累计死亡人数4936例。5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南美洲已经成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新中心,其中巴西新冠肺炎确诊总数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确诊病例第二多的国家。此外,印度、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的确诊病例数量也呈现上升趋势,需要引起重视。

与发达国家相比,一些发展中国家应对疫情能力较为薄弱,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经济韧性较差,因此更需要从预防入手,避免出现大规模传染。对此,中美两国可以通过加强两国慈善基金会等机构合作共同发起设立抗疫基金,为发展中国家抗击疫情和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提供更多资金、物资、人员支持,以及抗疫方案建议参考。

(二)加强经贸合作,重振全球经济发展

1.进一步借助友城体系加强中美地方经贸合作

中美友城是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深化两国地方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疫情期间,中美友城互助涌现出许多感人故事,温暖人心。疫情过后,中美两国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刺激经济发展,并推动世界经济恢复,因此加强中美经贸合作十分重要。经贸向来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助推器,推动两国开展更加密切的经贸合作也有利于中美关系正向发展,尽快化解中美经贸摩擦。建议在两国中央政府开展经贸磋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民间力量,成立中美省州级商贸论坛,并利用中美之间已经建立的三大交流机制和友好城市体系推动中美地方经贸合作发展,为中美企业开展合作、创新技术搭建平台。

2.加强数字经济合作,共同为疫情世界经济恢复打造新的增长点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美两国经济都带来了巨大冲击,但却为互联网经济发展创造了窗口机遇,也涌现出网上会议、网上教育、网络医疗、远程办公等业态日益常态化。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21世纪,新冠肺炎疫情从另一个层面上又成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中国在数字经济的应用领域已进入世界前列,而美国则也有着显著的人才和技术优势,通过合作创新,中美企业可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行业对疫后经济恢复发展的动力,并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3.增强经贸协同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价值链稳定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价值链可能出现的转移和重组,中美两国企业和商会应发挥作用共同维护全球价值链稳定。在全球价值链的联系下,各国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各个行业相互之间都存在关联影响。这一点本质上是由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推动形成的。疫情对价值链的破坏可能是暂时的,但前提是疫情过后各国仍然支持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而非推崇价值链“脱钩”的做法。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价值链中举足轻重,互惠合作对维护全球价值链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不仅可以对中美两国自身经济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还将通过全球价值链传递到其他国家,进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在中美贸易战仍在进行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可以加强企业的民间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价值链稳定。特别是在华美国企业,作为中美贸易合作的利益相关者,对中国也有着深刻认识,更应承担起社会责任,担当中美交流的使者,推动中美两国经贸协同合作。

(三)多领域拓宽民间交流,加深两国民众理解互信

1. 建立中美智库常规性的“二轨外交”机制,拓宽两国沟通渠道

疫情期间中美政府间友好交流减少,中美民间可进一步合作拓宽两国沟通渠道,建立中美智库常规性“二轨外交”机制。通过智库开展国际交往是各国进行民间外交的惯用方式。智库具有政策研究功能,是政府政策制定的重要智囊团和建议者。中美智库开展“二轨外交”有利于通过民间交流凝聚共识,间接推动两国开展政府间合作,是对官方“一轨外交”的补充与延伸,有着搭建沟通桥梁、降低“脱钩”风险的重要作用。目前中美两国还没有一个常规性的智库“二轨外交”交流机制,当中美关系出现波动时,两国沟通便会出现阻碍,建立这一机制既可以保持两国沟通渠道畅通,防止“脱钩”发生,也有利于两国互相传递积极信号,推动民间交流对话的同时增加互信基础。

2.开展旅游、教育和人文艺术等多领域交往,加深两国人民了解互信

人文交流是推动中美民众加深了解,建立互信的重要方式。国际教育、旅游等人文艺术交往可以更接地气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拉近中美民众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交往,中美两国民众可以跨越不同语言、文化思想和历史背景带来的障碍,更好地实现跨文化合作。

疫情期间,各种社交隔离措施和国际航空等限制使中美民众跨国旅游活动几乎完全停滞、线下教育合作也受到阻碍、人文艺术交往更是进入低潮。对此,待疫情进一步缓解后,中美两国可以通过开展“中美旅游年”、加强合作办学和制作中美民间抗疫合作主题纪录片、电影等方式促进两国民众的接触和交往,为中美民间开展长期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3.促进中美两国人民加强沟通,提升合作意愿

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存在许多挑战,但中美民间交流合作不应因此而陷入瓶颈。在中美民间抗疫合作过程中,尽管国际舆论褒贬不一,许多中美民众却积极通过社交网络分享抗疫经验及所见所闻,互相传递正能量,为促进中美民间抗疫合作顺利开展营造了积极氛围。

疫情终将结束。当疫情过后,中美两国民众也应继续保持对彼此的善意,积极友好地沟通交流,提升合作意愿。而在这一过程中,中美媒体作为传递社会声音的平台与渠道,更应该站在民众的立场进行发声。包括传统媒体、自媒体和融媒体等渠道和平台在内的媒体更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发出正面声音,进而引导中美两国舆论氛围朝着人道主义、尊重事实、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推动中美民间长远合作,实现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