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隆国强:正确看待对外开放新形势

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作者:隆国强 | 时间:2020-07-30 | 责编:蒋新宇

文丨隆国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研究员




过去40多年,中国对外开放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中国从一个比较封闭的经贸小国变成一个经贸大国,从依靠初级产品参与全球分工变成依靠制成品参与全球分工,这是历史性的跨越。如今,中国对外开放面临新的形势。基于形势的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采取新的对外开放战略。


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


简单地说,新形势就是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我们面临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新技术革命不断推进,快速深化,对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带来深刻的影响,给我们带来换道超车的新机遇。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技术进步非常迅猛,带来的影响非常深刻。例如,随着互联网不断地发展, 从PC互联网到今天的移动互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不久的将来将进入万物互联的新时代。又例如,纺织业从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而今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去先进的大型纺织企业调研,在厂房里几乎见不到原来大量纺织女工工作的情景,由于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纺织业已经变成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第二,大国关系新变化。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异常复杂,尤其是面对守成大国美国。其实,我们已经观察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重大调整。2017年美国在其国家安全报告里正式将中国定义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这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重大调整。随后美国单方面挑起了中美贸易冲突。但是,世界需要一个稳定的中美关系,中美之间要相互调适。怎么保持一个稳定的大国关系?这是我们在思考开放战略时必须考虑的议题。


第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由理念、规则和国际组织三个层面构成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首先是理论和观念,当前自由贸易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主流,然后是规则和相应的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TO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WTO是一个很重要的国际组织,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WTO的谈判功能, 一百多个成员秉持着“共同一致”的原则, 达成共识的难度大幅增加,谈判效率相对降低了,多哈回合谈判就无疾而终。所以,怎么通过改革改善其谈判功能?还有就是对成员的约束。另外,WTO的重要功能是争端解决机制,有“长了牙齿的国际组织”之称,但是这个功能也受到很大挑战。大部分国家都有共识要进一步推进WTO改革,但如何改革,各方尚未达成共识。美国把WTO改革当成大国博弈的新战场,把矛头直指中国,提出了所谓“三不”:指责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的经济体制与WTO不兼容,中国已经不是发展中国家因而不能在WTO中享受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与差别待遇。改革WTO是要让多边贸易体系更有权威性,更加有效。如果像美国这样把WTO作为针对中国的战场,就会让改革走入死胡同。所以,下一步WTO怎么改革,需要凝聚大家的共识,要有智慧才能真正推进WTO改革。


机遇和挑战并存,原来的机遇可能没有了,又会出现新机遇


在全球化有波折的情况下, 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确实有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着未来全球化的制度环境、规则环境还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所以,我们思考制定开放战略的时候,必须重视这些变化。机遇和挑战并存,原来的机遇可能没有了,又会出现新的机遇。


第一个机遇是新技术革命。中国正面临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而全球性的技术变革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不仅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而且运用新技术革命的成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具有更大的空间。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遇,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国际竞争视角看,哪个国家把握住了新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它就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居于主动,脱颖而出。


第二个机遇是“引进来”促进创新的机遇。人才、高端制造与服务活动加快向我国汇聚,是“引进来”的新机遇。以人才流入情况看,2004年每年归国留学人员只有2万多人,2018年超过了50万人,在中国工作的外国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也越来越多。因此,从“引进来”的角度看, 把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起来, 将大大增强我们的创新能力,有利于中国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过去全球投资者看中国,认为中国是一个面向全球的低成本制造基地,今天越来越多投资人则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市场。实际上, 来华外商投资发生很大变化,过去70%是制造业,而且主要是出口型,而现在70%是服务业。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要进入中国市场就要针对中国市场搞研发,所以,今天来中国投资的这些项目,技术水平比十年前、二十年前有明显提高,这些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的跨国公司、外资投资项目,对整个国家增强创新能力有很强的溢出效应。


外商投资企业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源。外资来了,从企业、科研院所挖人,当时有争议认为跨国公司抢了我们的人才,短期来看确实如此,但是放到更长时间里看,会发现他们挖人的过程中也培养人,这些人力资源在跨国公司之间、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之间流动,今天再看国内很多企业, 那些高管、搞研发的领军人物,有相当多的人有在跨国公司工作的经历。所以,长远来看,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是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源的。通过信息的流动,人的流动,技术和商业模式示范,通过这样不同的机制对本土的创新有贡献,产生了溢出效应,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坚持“引进来”。


第三个机遇是“走出去”整合全球资源与市场的机遇。中资企业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上升, 通过海外并购,可以直接获取先进技术、品牌和海外销售渠道。例如, 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以后,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迅速提升。通过在海外投资建立研发中心,可以直接利用海外高层次研发人才。华为在莫斯科、斯德哥尔摩等地都建立了研发中心。通过与海外企业、机构的各种方式的合作,可以充分利用海外研发能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在复杂变化的国际环境里,既有新挑战,还有很多有利于创新的战略机遇。要想抓住国际环境变化中的新机遇, 就必须扩大对外开放。因为技术进步是全球性的,中国必须用全球的技术、信息、人才、资本来搞创新,加速自身的技术进步。只要自己的战略对路,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就能够吸引技术、信息、人才、资本顺畅地进入中国。一个国家能不能成功,在于能不能判断准确并采取适当的开放战略和举措,抓住机遇,趋利避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