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金融开放的终极目标

来源:《环球》杂志第14期 | 作者:王文 卞永祖 | 时间:2020-08-14 | 责编:申罡

文|王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卞永祖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研究部副主任

要加速实现民族复兴,必须有强大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而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强大的金融体系也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才能建立。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金融开放的终极目标,就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够更快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中国宣布要在金融领域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之后相关具体措施不断出台。进入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在最新版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中,金融业对外资的所有股比限制全部取消,凸显近年来中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进程持续提速。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中国经济正是在不断开放、参与全球协作并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交流学习中崛起的,金融行业也不例外。只有在对外开放中不断学习成长,提高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促进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与完善,才能为把中国建设成为金融强国创造更好的条件。


金融国际地位亟待提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面临难得机遇,具备坚实基础,拥有无比信心。”当前,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1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站上1万美元新台阶,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中国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的国家之一。


同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金融大国,不仅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信贷市场和外汇储备,还拥有世界第二大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保险市场。


相对于经济总量,中国的金融行业在世界上尚未取得与之相匹配的地位:金融机构虽然资产庞大,但也存在一些机构臃肿、创新乏力的情况;人民币国际化虽取得巨大进展,但国际影响力尚待提高;还有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监管存在短板等问题……这些现象也影响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甚至经济发展大局。


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


回顾分析近代史上出现的荷兰、英国、美国等世界强国,会发现它们有个共同特征——拥有当时世界最强大的金融体系,金融为这些国家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如今,建设金融强国,也是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


首先,民族复兴不仅是硬实力的复兴,也是软实力的复兴。在全球化新形势下,一个国家的金融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可以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或者说金融在发挥软实力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列宁曾说,资本主义发展到后期,货币资本同工业资本(生产资本)相分离,金融资本通过海外资本输出完成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主导。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将欧洲经济与其他地区区分开来的主要因素在于,欧洲拥有证券交易和各种形式的信贷工具优势。


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构建,是五千年文明积淀并延续至今的自然之举,也需要通过积极创建在金融领域的优势来实现。


其次,金融是民族复兴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发达的金融系统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形成以“我”为主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它也是提升综合国力的经济基础。同时,发达的金融系统可以为遭受意外或不利冲击的经济体提供流动性,帮助渡过难关、平滑消费。


更重要的是,现代社会已经高度信息化,数据成为当今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而发达的金融体系不仅是信息聚集中心,更能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源。居于金融中心的经济体相较其他经济体,能更及时地掌握真实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对资产定价很重要,本身往往还有更大的价值。控制和传播这些及时有效的信息流,有助于我们在包括国际金融市场在内的各种舞台上取得话语权。


此外,金融系统能助力加速民族复兴的进程。通过金融工具调动国内外资源,服务于国家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可以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加快技术进步和关键性的产业升级,从而加速国家实力的增长和民族复兴目标的实现。


比如,金融市场通过证券在投资人之间的交易解决了流动性问题,实现了短期资金与长期投资之间的转换;银行等金融中介通过合理的期限配置,同样能够降低流动性风险,促进对长期项目的投资。


当前,中国的金融体系还不够强大,金融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以开放环境促金融强大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自身在国际金融体系内话语权的提高。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是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内话语权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地位和影响力上升,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话语权逐渐增强,但与此同时,我们在国际金融体系互动过程中的主导权仍然较弱。


人民币目前占IMF特别提款权(SDR)比重为10.92%,是第三大货币,但在国际交易中的份额仍然很低,与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并不相称。根据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最新数据,5月份人民币国际支付市场的份额仅为1.79%,比前些年有所下降,居世界第六位,不仅与美元、欧元差距巨大,还低于日元和瑞士法郎。


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不可避免要涉及到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而当前的体系是以美元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要提高国际话语权,就必须同其他国家一道,不断完善国际金融体系。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承担着巨大的安全成本,但是,美国政府仍掌握金融霸权,美国金融资本掌握金融信息和衍生品设计主导权,人民币国际化必然伴随着反对国际金融霸权的进程。


其次,在金融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加大国际金融监管层面的统一协调力度尤显必要。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程度不断提升,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一国爆发的经济和金融危机极易波及其他国家,甚至蔓延至全球,任何国家都难以独立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求各国加强内部金融监管以及在国际金融监管层面加强协调、合作。


上世纪90年代爆发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推动西方七国集团(G7)于1999年成立了金融稳定论坛,以讨论国际标准机构的职责和工作。2008年爆发于美国随后扩展到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促成了首次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的召开。


换言之,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国际金融监管的漏洞开始暴露,各国间金融监管协调的问题凸显,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变得非常必要。随着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同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协调。这不仅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也可以为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营造更好的环境。


第三,开放的金融体系为中国经济发展聚集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金融产品的创新,消除了国际金融市场间的时空障碍,使得金融交易与结算可以低成本、大规模地进行,金融业呈现出国际化、自由化、交易规则统一化、市场一体化、资本虚拟化和信息全球化等诸多特征。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也要顺应历史潮流,引入更多金融资源,助力经济发展。


持续的、大规模的外资流入,极大促进了工业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外资金融机构也把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机构大量引入国内,既带来资金,也带来了管理经验和技术。在此过程中,中国金融监管部门也通过大力改善金融基础设施、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配置全球资源等,逐步建立起一个更具有竞争力也更加透明的金融体系。


简言之,要加速实现民族复兴,必须有强大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而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强大的金融体系也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才能建立。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金融开放的终极目标,就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够更快实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