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阿以一纸“世纪协议”真能逐渐淡化中东矛盾?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吴思科 | 时间:2020-08-20 | 责编:时畅

文丨吴思科  中国前驻沙特和埃及大使、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当地时间8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三方通话后达成协议,以色列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同意实现关系正常化。

 

据最新报道,以色列总统里夫林17日发表声明称,他已邀请阿联酋阿布扎比酋长国王储穆罕默德·本·扎耶德访问耶路撒冷。以色列正在努力建立通往阿联酋的航空通道。

 

可以说,阿以双方正在开启一个全方位合作的进程,对中东来说这是和平的一丝希望,还是新乱局的开端?在这份“世纪协议”背后是三方哪些因素的考量?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正在被逐渐淡忘吗?面对后疫情时代的中东局势,中国又该以何种姿态面对?

 

以色列的夙愿

 

“消息一出便受到了国内外媒体高度的专注,这确实意味着中东政治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而阿以关系正常化只是这一新变局的一部分。”吴思科表示。

 

以色列一直努力想要摆脱自身在中东的孤立地位,不仅如此,改善阿拉伯国家对其的敌意态度,改变阿拉伯世界铁板一块的局面,即碎片化阿拉伯国家当成重要的战略目标。

 

虽然巴以会谈几十年来从未中断,但巴以冲突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了中东地区一枚“最难解的扣子”。

 

时间追溯到2002年,在双边和谈又一次失败以后,在贝鲁特举行的阿拉伯峰会中,沙特王储阿卜杜拉提出了一项《沙特和平计划》,协议中希望以色列撤离到1967年6月战争前的土地,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巴勒斯坦国,基于此,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此协议成为阿拉伯国家的共识,也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以色列对此决议一直持回绝姿态,希望绕过撤离领土这一条款,与阿拉伯国家进行周旋并建立联系。

 

随着局势的变化,特朗普上台后对中东政策进行调整,把伊朗塑造成为这一地区的恶魔,阿拉伯国家纷纷对伊朗影响力的扩大产生了担心。伊朗的威胁取代与以色列的冲突,成为了海湾地区国家实际上最主要的考虑因素;而以色列趁机加大对海湾国家工作力度,在共同对付伊朗和激进势力等方面寻找共同点,建立合作。“双方态度的缓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只不过最新的协议标志着,在桌面地下做的事情已经被拿到桌面上来公开化了。”

 

“可以说,《亚伯拉罕协议》实现了以色列长期以来想要打破周边国家孤立局面的愿望。”吴思科表示。

 

绝不仅仅这一步

 

至于特朗普为何选择在这一时期拿出这一方案,不仅仅是为选举助力的现实需要,更标志着他要在中东地区下一盘大棋,而阿以关系正常化也只是其中的一步。

 

早在2018年11月27日,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丹尼·丹农(Danny Danon)已经对传媒表示,美国政府正在特朗普女婿、白宫高级顾问贾里德·库什纳和美国中东问题特使杰森·格林布拉特的督导下研究一份着眼于最终解决巴以冲突的“中东和平计划”,随后2019年6月美国推出有关中东和平进程的“世纪协议”经济框架,2020年1月推出了完整版的“世纪协议”。“世纪协议”作为特朗普执政以后对中东地区的整体构思而拿出来,但其过分偏袒以色列,刚开始各方面的反应都比较消极,阿拉伯国家难以接受,应声寥寥。但是在特朗普坚持一步步推行的进程中,他终于抓住机会促成协议中的一部分,帮助以色列在阿拉伯国家中开了一个口子。

 

“阿以协议标志着特朗普迈出了一步,但在其中东战略布局中,绝不仅仅只有这一步”吴思科表示,他还补充道,“美国从未抽身中东这一大国博弈场,而他的目标很明确——借助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力量共同对抗伊朗。作为这次行动的的最大赢家,这份收获不仅提供了他炫耀外交政绩的机会,也将为他得到美国犹太集团的支持。”

 

至于阿拉伯国家,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这些年伊朗实力的上升加深了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国家的担心和忧虑,其逐渐拉近与以色列的关系。以色列希望看到的局面——其与阿拉伯国家一起作为温和力量,对抗伊朗为代表的激进力量的也正在慢慢形成。

 

“虽然说巴勒斯坦问题很有可能在这一局面中加速淡化何边缘化,但是扎根在阿拉伯民众中间的民族情绪是否会对这一份协议的后果产生消极的影响,还需要持观望态度,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也是如此,不宜要将其看的太重。”吴思科表示。

 

百年变局下的中东

 

“达不到淡忘的程度,但是巴勒斯坦问题确实被淡化了很多。”吴思科表示,“从联合国通过巴以分置的决议开始,这对矛盾就一直延续到现在,70多年过去了,这一问题没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很大原因就是扎根在阿拉伯国家中的民族情绪和伊斯兰世界的宗教情绪。可以说在过去,巴以冲突的影响不仅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其一直作为中东的核心问题存在,有着全局性的影响。”

 

斗转星移,随着中东局势的不断变化,阿拉伯国家的关注点开始从巴以矛盾中抽出。当2010年底发生的“阿拉伯之春”之后,每个国家暗藏的社会问题和矛盾都在极短的时间内被爆出来。一时间,所有国家自顾不暇,如何解决国家内部问题和矛盾成为核心议题。十年过去了,强人政治凋亡了,但是所谓的“多党,民主”也未能在这里生根发芽,不间断的动荡还在困扰这一地区的人民,动荡中的经济看不到起色,不发达的经济又使得民众失业率居高不下,民愤经久不息——中东国家陷入到这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实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又一大共识。探索之路,道阻且长,无法一蹴而就,而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使得阿联酋海湾国家纷纷意识到搞活经济,创新经济的必要性。因此,和以色列建立关系也有这方面的考量。

 

百年变局在中东的大国博弈场中表现的也尤为明显。冷战结束至今,美国在中东呈现出一个全面主导到大规模收缩的动态。其在不愿放弃中东主导权的情况下,更多采用挑动国家地区之间的关系,让其内部对立,来获取利益和主导地位。而地区大国,比如伊朗、土耳其、以色列,都在思考如何都在新形势下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一边是阿拉伯世界的发展问题,一边是域内外大国的相互博弈,巴勒斯坦问题逐渐被淡化、被边缘化。“拯救巴勒斯坦”已经沦落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口号,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国家跟上阿联酋的步伐,届时巴勒斯坦的处境将会更加困难。“但或许这次的事件对于巴勒斯坦来说,也是一次机遇和反思。”吴思科表示,“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己去争取,对人是这样,国家也同样适用,自身必须具备强大的基础和定力。”

 

“巴勒斯坦的内部分裂和对立使其没有足够的力量抵抗以色列的强势姿态。与此同时,其内部不断地削弱自己的做法,造成力量对比的失衡越来越大。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忧心的问题。”吴思科强调,“海湾国家的情况也是如此,十年来相互的掐架和对立从未停息,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找域外大国的势力支持,而这为域外大国的插手开了方面之门。”

 

“阿拉伯世界铁板一块的局面已经过去了,现在的阿拉伯世界就是一个碎片化的世界,现在的中东还看不到一个安定之日。”吴思科说。

 

中国在中东地区有诸多合作契机

 

中国和中东国家的关系一直十分友好,并且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地发展。中东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环节,在这方面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中东局势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和地区各国的关系发展,以及“一带一路”的推进进程。

 

“中国非常密切地关注着中东形势的变化,支持巴勒斯坦,支持阿拉伯国家维护主权是中国中东外交的基本点,与这一地区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这一点也是不会变化的。”吴思科表示,“阿以关系的正常化确实与中国有关,但是不至于影响到我们和整个中东地区的合作,中国坚定地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这一地区各个国家选择的发展道路,相互尊重,不干涉内政,这是我们的一贯方针。同时,中国也应该不失时机地根据形势的变化与这一地区各个国家和政治力量建立起联系,保证双方与多方关系的可持续性,发展更多互利共赢、互补性强的合作。”

 

吴思科特别指出,应该加强人文交流的活跃程度,因为这一地区的独特文化——在主张文明的多样性,主张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双方有一致性,我们都不赞成文明的冲突以及划分文明的高低。在这些方便我们应该保证合作的继续,而今年以来的疫情给双方关系带来了新考验。“继续相互支持,相互协同,创造更为广阔的合作前景。”

 

责编:时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