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樊纲:继续发挥特区作用重在全方位先行示范

来源: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 作者:樊纲 | 时间:2020-08-25 | 责编:申罡

文|樊纲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理事长、院长



一、全方位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是应对“两个大局”的重要战略举措


深圳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继续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必须始终胸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两个大局”是紧密相关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质上来说就是大国的竞争与博弈,也是中华民族的崛起使然。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给全球化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


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实践和探索,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意义非凡。中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其全方位先行示范带动全国发展,正是基于“两个大局”的深入考量,将其作为应对“两个大局”的重要战略举措。


二、全方位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是经济特区升级版的核心要义


经济特区大量的经验做法被推广复制到全国各地后,“特区不特”已然凸显,特区要继续保持自身之“特”,必须不断升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就是经济特区的升级版,它仍是经济特区的一种形态,继续葆有经济特区的职责和功能,但它是更高级的形态,全方位先行示范是其核心要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不仅是深圳自身发展需要,更将对中国乃至世界带来深远影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围绕亟须突破的重点和难点继续先行先试,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制度,以“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目标始终是一以贯之的。


“深圳不仅是中国的深圳,也是世界的深圳。”


这是中央赋予深圳的又一使命,也是重大的责任。深圳需要继续发扬敢闯敢试精神,为中国乃至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跑出迈向全球标杆城市的“加速度”。


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中央赋予深圳新的使命。改革开放之初,深圳经济特区在经济领域先行先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破冰、探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先行先试的范围更大,涉及改革发展方方面面,是全方位的,任务更重,标准更高。


三、全方位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需要重点发力的几个方面


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不能只是对中央制度设计的简单执行,而是要依靠自身去探索和创造。目前深圳正在摸索探讨的很多制度性设计,是否契合当前发展需求,能否有助于解决全国性的问题,还有待实践检验。但不论怎样,深圳都要在40年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为解决全国性问题提供参照和范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不可能通过一个突破口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多方面同时发力,特别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与全球化,让深圳与世界接轨,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深圳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让企业更好“走出去”,开拓更大的国际市场。当前,“逆全球化”思潮加剧,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抬头,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形成产业链供应链的局部性、区域性特征以及对全球经济造成的衰退,严重威胁全球自由贸易进程,但我们仍然要继续坚持走全球化发展道路,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术,同时进一步开放我们的市场,积极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应当在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局面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要以进一步做好服务业开放为突破口,尤其是金融服务业开放,可考虑在一个比较小的特定区域中做出新的制度安排,进行“沙盒实验”,允许境外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探索金融市场开放、机构开放,建立更具弹性的审慎包容监管制度。建议深圳在资本账户开放的问题上做一点试验,可以采取有管理的资本流动,在总量控制的范围内给予一定的自由。让金融机构在开放中学习,熟悉国际资本市场的各种规则和玩法,是金融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二是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展好民营经济。40年来,深圳在处理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市场和政府关系方面非常成功,具有代表性,也建立了很好的市场机制基础。如何更好地理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发展民营经济,更好地保障民营企业的各种权利,还需不断探索。深化市场化改革,仍需重点发展好民营企业,充分发挥其创新创业的作用。同时,在资本运作上,国有资本应支持、帮助民营企业,而非把民企再变成国企,改变其体制格局。要将好的做法、经验变成法律,变成一种制度安排,包括资本市场的规则、现代企业的规则,而不是靠行政命令来解决问题,深圳需要在这些方面进一步做好先行先试。深圳最初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得益于市场的开放和外资的引进。而在发展的新阶段,自主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持续激发澎湃的创新创业活力,对深圳来说很关键。


三是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大城市可以更集中地提供各类基础设施,聚集更多的产业和企业,提供更多就业和更高收入,具有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通畅的上升通道,能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大城市是创新资源最集中、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最容易成功的区域,从而持续推动经济增长。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需要充分发挥其引导带动作用。但是,目前深圳面临包括人口较多,医疗、教育、交通的发展,城市环境的维护,社区管理的优化,非户籍人口权利的保障等诸多社会治理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以发展的眼光,积极发挥好城市群的作用。借助互联互通的快速轨道交通和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形成1小时、半小时通勤圈,加快一体化建设,从而释放更多的城市活力,形成更大的规模效益,解决社会治理难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相当于延展了深圳的发展空间。目前大湾区城市群还面临着行政区划的阻隔和体制机制的障碍。深圳需要发挥想象力和敢闯敢试精神,通过自身的先行探索,突破现有的障碍,推动形成跨行政边界的城市化发展思路和治理结构,为推动全国城市化进程做出先行示范。


四是进一步做好制度激励与社会包容。创新创业风险大,这就需要制度激励。深圳首创的对于知识产权的价值认可的制度激励,成为民营企业创新创业的重要保障,对创新创业的激发作用很大。建议深圳要进一步巩固和放大自己的创新创业优势,继续探索与当前实际相匹配的制度激励措施。同时,创新创业需要社会包容。要宽容失败,允许试错,要尝试不断进行“下一次”探索。深圳要继续为创新创业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最重要的不是政府补贴,而是良好的市场机制、资本市场,倡导培育更加浓厚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和氛围——关键不是口号,而是评价机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