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朱海就:效用与价值不是一回事

来源:深圳特区报 | 作者:朱海就 | 时间:2020-09-15 | 责编:申罡

文|朱海就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如果说经济学应该是人的行动的科学,那么当主流经济学放弃价值概念,而把理论建立在心理学意义上“效用”概念之上时,那么它在一开始就把人的行动排除了,因此也就偏离了真正的经济学。


效用与价值的概念是经济学的原点,但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人们往往认为效用就是价值,两者是一回事,是可以替代使用的,其实必须对两者加以区分。


“效用”一般被定义为“个人从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获得的满足或愉悦”。通常人们会把效用等同于价值,认为价值就是效用或需求的满足。主流经济学中就是有效用而没有价值概念的,这也是隐含地把效用等于价值,认为价值是多余的概念。但在门格尔或奥地利学派这里,效用不等于价值,或者说,有效用不一定有价值。价值是指要实现的目标(满足的欲望)的重要性,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重要性(价值)。


个体往往有多个目标,对他来说,这些目标具有不同的重要性,个体根据其重要性对它们进行排序。满足这些欲望需要手段,所以手段的价值是和它所能满足的欲望的重要性联系在一起的。如个体只有一单位的商品,他会把它用于满足最为重要的欲望,如有第二个单位,他会把这个单位的商品用于满足第二重要的欲望。目标越是重要,满足这些欲望所需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可见,价值是与“人对目标与手段的选择”联系在一起的,对应的是“目的-手段”分析框架。相比之下,效用概念则不具有这样的“行动”内涵,它指向的是被动地感受从一定数量的商品中获得的满足感,而不是“选择”手段去实现目标。


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来说,其单位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最后一单位所满足的欲望的重要性,也即边际效用。当这种商品的数量增加时,最后一单位所满足的欲望的重要性也就下降,这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比如对一定数量的水来说,某个体的价值排序是饮用、洗脸、浇花和擦地板,他会首先满足饮用需求,其次满足洗脸的需求,然后满足浇花的需求,最后满足擦地板的需求。不同目标对他来说具有不同的价值。如他可获得的一定数量的该商品满足了他最不重要的欲望之后还有剩余,那么该种商品对他来说是没有价值的。比如对于住在河边的人来说,水对他是没有价值的。


上面的例子也说,“有效用”不一定“有价值”,对于河边的人来说,水对他有效用,但没有价值。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对他来说有没有价值取决于该种商品对他而言的边际效用。要说明的是,边际效用不是给定的,它会随着一个人的价值排序,也就是目的的变化而变化。如对一个常住在海边的人来说,海边的空气对他没有价值,但是他突然想到可以把海边的空气收集起来卖给西藏的游客,那海边的空气对他就有了价值,因为这时空气的用途不是满足呼吸的需求,而是满足他赚钱的需求,他有了新的目的。当他认识到空气的价值之后,他投入生产,从而产生了成本,所以我们可以说“成本源于价值”。价值必然意味着要付出代价才能实现,成本就是付出的代价,付出代价意味着产生价格,因此,价值是价格原因,也是成本的原因。没有价值的事物是没有成本和价格的。如上面的例子中,他呼吸空气,空气对他来说没有成本,但是一旦空气被用于生产,具有了价值,则产生了成本。另外,这个例子也说明,价值不是由商品固有的物理属性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人对他的“发现”,这也是主观价值论的体现。


这里要继续说说效用和价值的区别。根据以上论述,价值与个体对不同目标的排序相关,因为价值取决于“所能满足的最不重要的那个目标的重要性”。但是,效用和“不同目标的重要性排序”无关,它只是一个与满足感相关的概念,这是两者的一个重要区别。如在主流经济学中,边际效用是指最后一单位获得的满足感。如平狄克和鲁宾费尔德在他们编的《微观经济学》中是这么定义边际效用的,他们说“边际效用度量了从消费一种商品的一个额外的数量中所获得的额外的满足”。他们还举了例子,“设想一下电视的消费——在第二或第三小时后,边际效用”。可见,在主流经济学中,效用就是指“满足感”,和个体的不同目标无关,并且这种满足感被假定为连续变化。显然,这是不现实的假设,在真实世界是不存在的。


不难理解,个体会把一定数量的商品满足重要性不同的欲望(目标),这些目标之间是离散的,不是连续的。把“边际效用”理解为“减少一单位商品时,放弃的最不重要的目标的重要性”显然是符合现实的。如像主流经济学一样,把个体对不同目标的排序抛开,那也就把人最为重要的行动,也就是“根据重要性对不同目标进行排序”排除在外。显然,抛开人的行动的经济学是不真实的。


效用与价值的问题是经济学的根本和出发点。上文表明为什么效用不等于价值,为什么必须把价值概念从效用中独立出来。如不引入价值概念,则无法给对“边际效用”给出更符合现实的解释,也无法说明价值与成本的关系,以及成本来源等经济学基本问题。如果说经济学应该是人的行动的科学,那么当主流经济学放弃价值概念,而把理论建立在心理学意义上“效用”概念之上时,那么它在一开始就把人的行动排除了,因此也就偏离了真正的经济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