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规划》实施情况的综合分析

发布时间:2020-09-18 10:02:35    来源:中国网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责任编辑: 时畅

(一)《规划》实施的总体情况

 

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项部署,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全面加强新时代首都老龄工作,总体而言,《规划》对于老龄事业发展的引领提升作用明显,重点工作任务进展顺利,各项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全市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一些重点领域的实践与探索走在了全国前列,发挥了首都的表率示范作用。

 

强化顶层设计,老龄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把握“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刻认识北京作为大国首都的职责使命,客观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活力和机遇,统筹人口、就业、退休、养老、卫生健康等政策,全方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将老龄政策贯穿到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与政策中,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平稳渡过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创造良好条件。

 

强化政策引领,老龄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十三五”期间,北京市持续加强老龄政策创制,出台上百项政策规划,形成了以《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等法律法规为统领,以《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老年人照顾服务完善养老体系的实施意见》《“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等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政策文件为指导、以部门文件为细化的立体化老龄政策矩阵,建立起了以主干政策为支撑、配套政策为补充,相对完备、互相衔接的“四梁八柱”老龄政策制度体系。

 

着眼京津冀协同,老龄事业开启开放发展新局面。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谋划首都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健康、养老服务共建共享,探索特大型城市群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路径和经验,有力有序推动了一批重要事项、重点项目、重大政策落地实施。

 

完善治理体系,老龄事业迈出创新发展新步伐。推动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治理格局。推进央地、军地老龄工作共建共享。完善和强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推进基层老龄工作落实落细落地。在全社会树立积极老龄观,注重发挥老年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育形成一批作用明显的老年人社会组织和涉老服务组织,“西城大妈”“朝阳群众”“老街坊”成为首都老年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金字招牌”。

 

聚焦“七有五性”,老龄事业实现共享发展新提升。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创制力度,全面提升老年人社会福利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着力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七有五性”监测评价工作,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包括老年人在内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规划》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养老服务、健康老龄化、社会参与等方面确定了12个发展主要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3个,预期性指标9个。

 

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实现达标。人均预期寿命基本达标。“北京通—养老助残卡”持卡率实现百分百覆盖。设施类指标完成情况良好,超额完成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建设任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部分指标尚未达标。床位类指标(每千名户籍老年人养老机构床位数、护养型养老床位比例、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和人力类指标(万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护理员数)整体完成情况不理想,反映出北京市养老机构床位供需失衡的深刻矛盾和养老服务人力的突出短板。

 

评 论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