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首届企业管理哲学与组织生态论坛成功召开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 时间:2020-09-28 | 责编:蒋新宇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为论坛和颁奖仪式致辞


2020年9月2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主办,企业管理哲学与组织生态研究中心(MPOE)承办的“首届企业管理哲学与组织生态论坛暨李占祥管理哲学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成功召开。

本届论坛以“哲学·科学·实践”为主题,致力于构建企业家、管理学家和哲学家跨界协作、共创共赢的跨界协作系统。出席本届论坛的嘉宾有: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教授、《管理世界》杂志社社长李志军、李占祥教授弟子代表沈炳熙校友、宝茂集团CEO张释元、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邓子梁教授、MPOE主任王凤彬教授和副主任秦志华教授、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乔晗教授、《管理学报》编辑部副主任郭恺等专家学者。本次论坛得到了《管理世界》、《管理评论》、《中国软科学》、《管理学报》、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海尔集团和宝茂集团的大力支持。论坛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来自国内外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50多名学者和企业家现场莅临中国人民大学会场展开面对面讨论,另有一批科研教学工作者和管理者以线上方式参与论坛。

9月26日上午9:00,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教授宣布开幕。他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哲学与组织生态研究中心(MPOE)2019年9月成立以来的工作状况,说明研究中心立足管理前沿范式和物联网时代特征,深入研究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组织演化规律,从哲学层面总结、提炼和发展中国本土企业理论,促进“矛盾管理”思想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助推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他指出,第一届论坛是一年来工作成果的展示和检验,不仅吸引了国内外企业管理哲学的代表性学者深度参与,而且邀请了管理一线具有哲学造诣的企业家演讲。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直接对话,能够聚焦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激荡思想、启迪智慧,在此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理论提炼和哲学反思,推动中国企业管理哲学以顶天立地的方式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为论坛和颁奖仪式致辞。他指出,作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始终注重发挥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推动中国本土管理理论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贡献力量。中国人民大学李占祥教授作为我国管理理论的先驱,所创建的矛盾管理理论已经产生广泛影响,形成相当共识,得到有效运用。本论坛和优秀论文奖的设立,是为了传承和发扬老一辈管理学家的学术传统,促进管理经验的理论概括和哲学反思,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推动企业管理哲学的学科发展和实践应用。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邓子梁教授,对李占祥管理哲学优秀论文奖的获奖标准和评奖方式做了介绍。他指出关于优秀论文“既要又要”的评价标准,本身就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特征。“既要扎根中国管理实践,又要衔接国际前沿研究;既要面对管理现实问题,又要体现哲学思辨高度;既要掌握可信资料数据,又要具有理论分析深度;既要基本概念规范严谨,又要能够通过学科对话提供启发”。这四个“既要又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企业管理哲学论文的特征,对于这一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接着邓子梁教授宣读了第一届论文奖的获奖论文名单,提出将按此方向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哲学研究、提高获奖论文质量。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教授、《管理世界》杂志社社长李志军、李占祥教授弟子代表沈炳熙校友、宝茂集团CEO张释元、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邓子梁教授、MPOE主任王凤彬教授、副主任秦志华教授、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乔晗教授、《管理学报》编辑部副主任郭恺等,作为颁奖嘉宾为优秀论文作者颁奖并合影留念。

9月26日上午9:40,在中国人民大学MPOE副主任秦志华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黎红雷教授、苏州大学政府与公共管理学院周可真教授、宝茂集团CEO张释元分别做了专题演讲,向社会发布了企业管理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著名管理学家和企业家导师陈春花教授首先演讲,题目为“重新定义企业价值——共生管理哲学研究范式的缘起”。她指出数字技术时代为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工业经济时代,部分之和为整体,但是在数字经济时代,整体不是部分之和,而是各部分互为主体,万物互联。她还指出了企业经营理论的三个假设:组织环境假设、组织使命假设、核心能力假设。数字经济时代,战略认知框架从竞争逻辑演变为共生逻辑,组织价值重构实现了从分到合的演进。共生型组织的四重境界是共生信仰、顾客主义、技术穿透和“无我”领导,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意义。

著名哲学家和管理哲学的学科带头人黎红雷教授,从哲学角度阐述中国企业的历史传承与当前发展,演讲题目为“儒商型企业对西方经典企业理论的超越”。他指出相比西方企业,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多依赖文化资本,其中儒家商道哲学发挥重要影响力。依循儒家商道哲学发展的企业在新冠疫情期间表现出更强的灵活性和韧性。他分别介绍了“拟家庭化”对企业组织理论的超越,“拟书院化”对企业教育理论的超越,“拟身股制”对企业股份理论的超越。

长期从事管理哲学研究的周可真教授以“追寻中国管理之道”为题,在梳理我国管理哲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基础上,通过比较国内外著名管理哲学研究者的主张和代表作,对中国管理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与阐释。他指出西方管理长于企业管理,而中国管理长于国家治理,其中儒家注重组织管理,墨家注重目标管理,兵家注重管理决策,道家注重领导艺术,法家注重管理控制。

来自企业实践一线的宝茂集团张释元作为年轻的集团公司CEO,以“创新型社会企业修行之路:宝茂平台化十年心得”为题,介绍了自己对于企业的哲学思考和与此相关的管理实践。他认为企业围绕“人”展开,企业管理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最终要为人服务。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生存的意义高于生存本身;在企业的生存意义中,善恶高于对错、对错高于成败。归根结底,企业要追求有益于社会的长期发展。在此基础上,他介绍了宝茂集团往创新型社会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组织演进,包括共享化战略、智能化战略、生态化战略、普世化战略,提出在国运大势下中小企业要通过汇聚资源实现共创共享。

主持人秦志华教授对演讲做了简短的概括,指出来自企业实践的呼唤已经得到了企业管理哲学的呼应。陈春花教授关于企业价值的界定和共生管理哲学的探讨,与张释元首席执行官的体会和追求高度一致;黎红雷教授关于儒商型企业的模式提炼和周可真教授关于传统管理特征的梳理,为立足中国企业管理实践进行哲学提炼提供了具体对象和实现途径。

9月26日下午,第一届企业管理哲学论坛进入论文介绍和交流沟通阶段,通过“优秀论文报告与点评”、“企业家论坛”、“学者论坛”三个平行论坛展开活动。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王琳老师首先报告获奖论文《组织印记触发的集团公司构建及动态演化——组织张力和生态位视角》。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杜运周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王树文教授、《管理学报》编辑部副主任郭恺分别做了点评。该论文以疫情影响下的企业应对能力为背景,运用国际通用的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实践问题:国有大型集团公司的集权式管理如何把环境压力转变为发展动力?论文选择海信集团为对象,通过企业发展历程的纵向考察,发现领导特征、经营结构和制度环境等因素作为组织印记,通过组织生态设计者的有意识努力促进企业发展。这一探讨在因素分析基础上,强调集团管理者的自觉能动性,体现了管理学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和管理实践的主动性特征。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张明超报告获奖论文《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促进数据化商业生态系统构建机理的案例研究》。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李新春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李蕾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乔晗教授分别做了点评。该论文以互联网高度发展这一时代特征为背景,探讨了一个事关中国崛起的重大战略问题:如何利用大数据提高制造业组织形式的发展能力。论文选择海尔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对象,通过对于数据、资源、能力、价值之间关系的深入分析,发现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通过组织、结构和场域三个层次的赋能,促进数据化商业生态系统的演进。这是一个管理主客体之间自发现与反发现的匹配过程,通过适应性互动实现。这一探讨把因素分析推进到关系与层次分析,体现了管理学研究的辨证思维方法。

北京大学尹俊老师报告获奖论文《二元走向共生的管理哲学——研究范式的新探析》。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孙新波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黎红雷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乔晗教授分别做了点评。该论文以改革开放过程中涌现的中国企业成功典型为对象,在实践反思、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研究范式的高度对管理实践和管理研究进行思考,提出了共生管理哲学的主张。论文回顾了中外哲学史的相关思想脉络和学术观点,认为抓主要矛盾的管理方法属于二元论,归根结底来源于哲学上的还原论,难以解释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分享计划”、“活水计划”等重大创新,需要从中庸思想和整体主义的角度提倡“共生管理哲学”。这一主张从认识论高度提出了管理研究范式问题,具有哲学启发意义。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王天娇报告获奖论文《由“唯利是图”到“义利并重”:中国古典企业的共同体式身股激励——基于晋商乔家字号的案例研究》,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李新春教授、苏州大学政府与公共管理学院周可真教授、《管理学报》编辑部副主任郭恺分别做了点评。该论文以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晋商为对象,考察作为晋商根本特征的“身股制”,分析中国古典企业的内部关系结构。论文发现,中国传统社会的“义利关系”不仅是一种社会规范和价值观,而且是一种社会实践和行为方式,并在微观效益组织中得到了贯彻。这一研究不仅涉及到了企业组织的研究范式,深化了关于企业契约理论的对话,而且涉及到了“义”和“利”这一对基本概念的界定方式,与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文化土壤相关,与企业管理的实践基础相关,具有本体论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张雪报告了获奖论文《The Dialectic Motor as Endogenous Dynamics of Business Ecosystem Evolution--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 of Thunderobot》,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东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田洁老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王汝曦老师分别做了点评。该论文关注商业生态系统演化的内生动力问题,并以雷神为对象进行了一项历时性案例研究。论文结合东方阴阳五行思想和西方辩证法和过程理论,分析了雷神生态系统演化的五个阶段,对生态系统演化的结构、内生动力和驱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论文为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和内生机制提供了一个融合东西方思想的综合解释,推动了东西方过程理论、辩证理论的学术对话。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秦志华教授对五个优秀论文的宣讲和点评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这次获奖论文的总体特点,是面向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重大问题进行探讨,在研究方法和结论不仅具有管理学的规范性,而且具有哲学的思辨性与启发性,其中有的论文已经自觉地对管理学研究范式进行哲学思考与比较,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管理哲学建议。

企业家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MPOE专家李晓光主持,三位嘉宾分享了企业实践与管理哲学结合的典型范例。

新奥集团常务副总裁、首席人力资源官张瑾以“新奥集团 ‘合德归心 ’文化实践”为题首先进行了发言。说明新奥集团作为一家年营业收入1645亿的集团公司,从1989年创业启程“做生意”到互联网时代“做事业”,正在对企业使命进行重新思考与改变。执守良知是新奥事业的起点,是新奥价值观的核心。通过演绎和具象化良知的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海尔作为经历了互联网时代成功转型的典型企业,其首创的“人单合一”模式是业界和学界讨论的焦点。海尔人单合一中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副院长胡国栋首先介绍了海尔从传统家电企业到智能家电企业再到物联网生态企业的转型过程。其中,“人”的基本含义是员工,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拥有“三权”的创业者/动态合伙人。“单”的基本含义是用户价值,不是上级分配的。人单合一就是要员工的价值实现与所创造的用户价值合一。在物联网时代组织创新方面,海尔正在将传统的线性管理模式转向与用户融合的生态圈的非线性管理模式。而人单合一记分卡、共赢增指标是海尔转型实现的工具。最后,胡国栋强调当下是探索和迎接新的管理时代,管理没有终极答案只有永恒的探索。

东卓教育董事长张杨作为本环节第三位嘉宾,以论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引出其演讲主题:打造组织平台,协调利益矛盾, 促进教育创业。教育培训行业目前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但教培行业目前面临公司小、机构多、机制差、教培市场师资攻击严重不足等发展瓶颈。东卓集团试图通过“平台组织机制建设”来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该平台组织机制强调以下几点:首先,以人为本,优势互补。其次,利益衔接,提升合作者价值认可度。再次,系统设计,提升平台组织粘性。最后,通过数据支持,打造价值实现生态圈。此外,张扬还介绍了包括“以人为本的项目负责制,吸引创业人才”、“打造共创共赢的合作模式,实现资金合作者、项目合作者和个人合作者的互利共赢”、“打造陪伴式的成长机制”等几点东卓集团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思考。

针对三位嘉宾的发言,国际EMBA 联合会理事长徐殿龙进行了如下点评:第一,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的本次论坛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在管理领域将管理、哲学、生态融合在一起是非常好的尝试,组织生态是最高境界。本次平台有前瞻性、有创造性。通过本次论坛,什么是企业、什么是管理的概念得到进一步明晰。如何处理“员工、股东、客户”之间的关系、“做强、做大、做久”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做、怎么做、做什么”之间的关系,在几位嘉宾的演讲中得到了很好的答案。第二,中国社会与经济的推动手是企业。减少走错路和弯路的要求推动企业家将有限的精力放在企业发展上面。中国需要有真正愿意花精力的人进行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角度入手,助力中国企业更健康地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MPOE 理事郭全中指出,三位嘉宾演讲的管理哲学与组织动态的调整契合本届论坛的主题。新的技术出现使得组织处于动态调整中。而具有悠久历史的企业转型更加困难。实现转型最大的难点在于领导,需要领导具有信念以及转型的魄力。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进行迭代式创新,迭代创新不仅发生在管理哲学领域,更发生在组织模式层面。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分别就三位嘉宾的演讲内容进行了简要提问并进行了小范围讨论。

企业家论坛之后是学者论坛,环节随即展开,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前院长,MPOE 学术委员会主席徐二明教授主持。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参加本次学者论坛的国内外演讲嘉宾无法现场到会,仍然以高水平的线上发言推动了学术探讨和社会关注。

来自Adam Smith Business School, Glasgow University 的Robert Chia 教授,作了题为“East-West Philosophical Differences: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Theory & Practice”的主题演讲。演讲围绕东西方哲学差异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展开。Robert教授从17年的商业实践经验总结出两个认识:第一,西方管理理论、概念、工具存在局限性。第二,不加批判地依赖表征和建立的理论/模型来处理实际商业情况的会带来意外后果。与此同时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方面,为什么管理理论/模型在实践中经常失败?另一方面,在不确定的全球环境中如何将意外后果降到最低?针对Robert的主题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杨开峰教授评价道,在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领域,某些假设与方法都存在局限性,但东方经典理论也面临很大挑战。什么是东方思想和西方思想是需要回答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原理博士也认为,西方思想有宝贵价值,但要做出适应性改变以运用于当今环境。

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国际经济与管理系的李鑫博士,做了题为“‘全心’心学:试解华人本土社会科学的‘黄光国难题’”的报告。认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到目前为止主要是引进消化吸收,但中国实践具有世界意义,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为此需要两个步骤。第一步 ,对中国传统学术的属性或旨趣做出总体性判断。第二步,需要对第一步所辨析出的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进行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地诠释。“全心心学”的主张为此而提出。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燕认为,寻求中国特殊现象的理论解释与构建具有特殊意义的。如果在科学哲学层面探讨中西方差异,中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要首加探讨。

来自诺丁汉大学商学院的李达三首席教授,演讲题目是“企业管理情境下生态系统研究进展:理论框架与未来研究方向”。 认为数字化与生态组织三台架构可以解决分工协作平衡问题,数字化的本质是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化,但依然不够,还需分布式组织架构发挥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融合。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国际创新转化学院院长,MPOE 学术委员陈志军进行了针对性点评,认为平台认知是多维度的。李平认为,平台在国外主要指技术平台。中国组织模式的做法给全球提供价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