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建设“三型”劳动大军 为十四五目标提供动力支持

来源:中工网 | 作者:朱文华 罗锐泽 | 时间:2020-11-25 | 责编:蒋新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现实这两个阶段的目标,其中人才资源具有决定性意义,加速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将为目标的实现提供技能人才保证和创新动力源泉。


  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2035远景目标,甚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地球在转,时代在变,劳动形态、劳动方法也产生深刻变化,影响着劳动效率的高低和价值的大小。人才始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反之,没有人才就没有竞争力、驱动力和生命力,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将会滞塞。新时期新常态下,有知识才更有力量,懂技术才更有底气,会创新才能赢得未来。没有创造性的劳动会贬值,只有让劳动从“苦干”到“巧干”,才“能干”;只有让人才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才能产生推动发展更为磅礴的动力。


  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当前,我们正处于后发赶超、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以人才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以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国情的现实需要,是深化改革需要,更是加速发展需要,事关事业兴衰成败。只有通过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落实“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 才能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局面,才能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建设“三型”劳动者大军,一方面要从外引进人才,“草船借箭”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强化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技术技能、民主法治、健康安全和社会文明等方面素质,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劳动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服从和服务大局,主动参与改革,积极奉献力量,在平凡岗位上建功立业;要进一步建立完善职工素质工程长效机制和人才选拔、使用、激励机制,健全相关配套措施,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增加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的供给,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在全社会构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帮助他们成长成才;要加强劳动者的素质教育和培训,引导他们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要以有效措施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群团运作、职工参与的职工素质工程工作格局,为“三型”劳动者提供生存、成长、自信的土壤和气候,终将不断涌现人才,汇集成一支适应时代要求、能征善战的“三型”劳动者大军。


  劳动缔造幸福,科学劳动铸就更大辉煌,面对时代的呼唤,建设“三型”劳动者大军的潮流势不可挡,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