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智库看两会】蔡昉:延迟退休不仅仅是修改法定退休时间

来源:经济学家圈 | 作者:蔡昉 | 时间:2021-03-10 | 责编:蒋新宇

蔡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内财经智库——“经济学家圈”在两会期间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蔡昉。以下为采访实录。


经济学家圈:许多经济学家预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会继续取消对GDP增速的目标设定,但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年GDP增长目标在6%以上。如何理解今年再次明确GDP增长目标?


蔡昉: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供给侧需求侧都具有不确定性,实际上是无法预期增长速度的。由于我国率先防控疫情上取得决定性胜利,已经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确定性明显增强。根据一般规律,今年会有恢复性的较高速度,所以取一个下限作为预期增长速度。


经济学家圈:“十四五”规划指出,GDP“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这是不是意味着以后每年都要设定一个GDP增速目标呢?


蔡昉: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发展目标,以人均GDP为标志,十四五末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需要十五年翻一番。这是个十五年预期目标,总体来说是确定了的,也就是说大约年平均4.8%左右。但过程中可能遇到宏观经济波动,增长慢一点,也可能某些改革效果,导致增长快一些,所以每年酌情确立年度预期增长目标。未来增长还有一个特点:前期增长速度快一些,后期可能慢一些,也需要根据情况按年度确定。


经济学家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一种观点认为,乡村振兴核心是要解决就业问题。您怎么看待乡村振兴和就业的关系?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对于数字企业和政府出台政策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蔡昉: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既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扩大就业和劳动力转移是题中应有之义。这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必然要充分利用新科技革命成果,成为这个过程中的一部分,数字经济当然是一个重要内容。


经济学家圈:您曾提出要扩大老年中等收入群体,提高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观点比较鲜明。有什么政策和措施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吗?


蔡昉:延迟退休是要达到的结果,渐进式推进是手段及特点。障碍是年龄偏大的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低,技能的适应性不强,因此推进中不能仅仅把时间表一定、出台新的法定退休年龄了事,而需要在培训技能、反劳动力市场歧视、就业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用力,以提高实际劳动参与率为目标。


另附:蔡昉近期关于改善收入分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观点。


我们实现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其实就是收入分配改善的过程。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定义和特征,包括较高并不断提高的收入、比较稳定和相对正规的就业、比较均等和适当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合理适当的财产收入、一定的教育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不断从低收入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靠近,就是改善收入分配、改善居民福祉的一个过程。并不是说每个群体都能够很快地、同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逐渐向中等收入群体靠近,每个群体都逐步具有中等收入群体主要特征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改善的过程,这也是一个社会流动性提高的过程。可以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第一,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十分重要。我们已经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历史性成就。脱贫之后,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非常重要。如果以中位收入的50%水平作为相对贫困标准,目前农村仍有不少人的平均可支配收入未达到相对贫困线,是相对贫困的帮扶收入对象。在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同时,也不断提高所有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在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使这些群体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成为中等收入群体,对农村居民来说必须拓宽收入来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是农业占GDP比重不断下降,这说明不能指望经营农业获得足够多的收入,使很大比重的人群致富。因此,我们要将农村人口转出去,使工资性收入占比提高,才可能更快地解决农村居民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需要。必须要有劳动力的充分流动性,这个流动性首先是横向流动(迁移、外出),只有在横向流动的过程中才可能出现纵向的流动,使他们收入和经济地位不断得到提升。


第二,消除两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之间的差异。我国农民工群体规模庞大,这部分人从现有的较低收入地位进入到更高收入群体地位,给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来源。把农民工转变为城市居民,使其享受到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有更多的机会在职业阶梯中向上攀升。这就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也就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消除两个“城镇化率”之间的差异。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把常住在城市的农民工也计算在内了,但这些人没有得到城镇户口。具有城镇户口人群只占全部人口的44.4%,上述两个城镇化率之间一直保持着16个百分点的差距。如何消除这个差距,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更稳定的就业、更均等和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户籍制度改革可以取得“一石三鸟”的效果。首先,通过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稳定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参与率。其次,让农民工继续保持流动,通过资源重新配置提高生产率。最后,扩大新市民的消费需求。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很多已经住在城市,从事着城市人的工作,甚至工资收入也逐渐向城市人靠近,但是由于没有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服务,消费有后顾之忧,消费模式没有变成城市居民那样,消费也就受到了抑制。模拟表明,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仅仅给农民工获得城镇户口,就可以使他们的消费提高27%。


第三,扩大老年中等收入群体。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有2.76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其中重要的就是要保证他们的收入水平不降低,解除消费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发挥重要的消费者群体的功能。通过教育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提高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同时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减轻老年人对后代承担的责任,可以大幅度挖掘这个群体的消费潜力。与此同时,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中等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也符合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念。


责编:蒋新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