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智库思享】刘典: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来源:解放军报 | 作者:刘典 | 时间:2021-05-08 | 责编:申罡

文 |刘典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在新冠疫情加剧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全球区域经济布局加速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提出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在新发展格局之下实现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将推动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十三五”时期,我国自贸区几经扩围,发展到21个,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5年来,我国自贸区建设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被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总计被赋予2800多项改革试点任务;探索形成173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共形成13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地方推广。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区域经济融合程度,形成互利共赢新型合作关系。从相关自贸谈判来看,不仅涉及零关税、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经贸规则,而且纳入了跨境电商、环保、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新议题。这将增强伙伴之间的依存度,增进自贸区内成员的经济协同发展水平以及协同应对外部市场风险的能力,维护地区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将使新发展格局之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释放强大动能,提升国际经济循环的质量。


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把内需市场做大,加快自身发展,会给外资、外国产品和服务带来巨大的机会。同时,维持外贸、外资稳定,积极参与国际价值链调整,对于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畅通经济内循环、提升中国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十三五”期间,中国和自贸协定伙伴之间的进出口贸易累计增长32.3%,增速比其他部分贸易快2.3%。随着自贸区建设的推进,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将会提供更宽松的市场准入机制、更广泛的经贸合作领域以及更高水平的对外承诺,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制度型开放。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不仅可以深化对外开放,统筹整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也将给其他国家提供更大的市场、更多的机遇,进一步提升国际经济循环的质量。


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还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注入新活力。


当下,全球区域经济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在新冠疫情冲击下,经济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多种不利于经济全球化推进的行为有所增加,但新一轮双边与多边经贸合作的潮流也在快速涌动。未来,中国将积极参与以自由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合作网络建设,尽快完成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深度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自贸项目的实施、有序启动中国-欧盟等双边自贸区的谈判、紧密跟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在相关领域的话语权也将不断提升,将为维护多边主义的国际经济秩序、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贡献更多智慧,提供更多动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