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智库思享】崔震海:实现经济全面绿色转型,需注意这五个方面

来源:人大重阳网 | 作者:崔震海 | 时间:2021-05-20 | 责编:申罡

文 | 崔震海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十四五”规划和2035愿景目标都明确提出加速推进中国经济全面绿色转型,在实现全球气候治理雄心目标“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背景下,如何实现经济全面绿色转型值得深入研究。分析欧美碳减排历史经验教训结合中国特色低碳试点发展经验制定行之有效的碳减排路径,充分发挥高新科技在碳减排实施过程中的支撑作用。


根据CGE一般均衡模型分析,采用Warlras一般均衡理论研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同碳减排效应的关系。正如《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和《2001气候变化:IPCC第三体评估报告》指出,技术创新发展是实现碳减排的关键因素,只有科技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在经济形势趋于稳定后,碳交易才能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增长共同发展。实现经济全面绿色转型要重视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中国经济结构复杂,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化石能源结构为多煤少油缺汽的状态,这些因素造成中国的绿色转型带有浓郁的地区特色,不能搞一刀切,要依据当地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现有条件来设计绿色减排路径;政策要向经济落后的欠发达地区倾斜,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和碳交易市场对绿色发展的融资作用,特别是开发多种绿色金融工具,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策略制定均衡绿色发展路径。


二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产业绿色转型的核心产业结构升级,大量采用绿色技术和信息科技,全面提升相关产业的碳强度和生产效率。绿色科技在碳汇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实现“碳中和”提供碳捕捉和碳存储的功能。中国应加大在绿色科技创新发展领域的综合支持力度,打造绿色科技创新发展的产学研政商生态体系,不断丰富绿色金融融资平台、融资工具以及降低绿色资金融资难度和成本。


三是,充分发挥碳市场的碳资产交易体系,根据中国已经试点的7座城市的经验,尽快启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可以借鉴美国碳市场交易的成功经验,在经济发展大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一体化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率先启动多行业参加的碳交易平台,积极促进各个行业开展碳交易的积极性和频率,激活碳交易市场,降低全社会碳减排成本。碳交易能够有效激励技术进步,为相关产业和企业开展绿色转型提供资金激励和支持,推进碳达峰实现碳中和。


四是,建立稳健的能源发展策略,关键是可再生清洁能源部署同传统煤电减排之间的平衡。可再生能源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的部署和发电效果不同,应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实施绿色能源发展策略。我们国家还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化率低于60%,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的80%至90%,在城市化的发展中,碳排会持续增长直至“碳达峰”,随着产业绿色转移和碳汇技术的广泛采用,碳排量随着下降,最终实现“碳中和”。作为以工业为主体的世界制造工厂,我们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煤炭能源,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持续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而保留部分煤炭电力不仅可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在遇到特殊情况时保证能源充足供应,避免再次出现美国加州停电和中国南方缺点的困扰。


五是,建立统一标准的绿色评估体系。欧美都有自身的绿色评估系统,为绿色金融和碳交易提供数据支撑。中国缺乏统一的绿色评估标准,急需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第三方评估系统。缺乏严谨客观的绿色评估标准,影响绿色项目的投融资效率,无法开展绿色金融和碳交易的国际化市场。随着中国绿色贷款余额仅12万亿和绿色债券(贴标和非贴标)3.07万亿快速增长,绿色金融产品的标准化和国际化问题日益凸显,同时也随着中国金融市场更大规模开放,吸引国际投资和中国资本走出去更为发展新亮点。绿色金融标准的制定有益于国际化双向投资和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发展。


总之,中国已经全面进入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全面绿色转型符合中国发展实践。践行习近平“两山”理论,坚持科技自主创新,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开放,建立完善的绿色项目评估标准、绿色金融体系、碳交易市场和绿色科技生态将加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雄心目标,向全球分享中国绿色均衡发展经验,开展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引领世界经济绿色复苏。


原标题为《“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如何加速推进中国经济全面绿色转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