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智库思享】周密:滥用金融霸权降低全球美元需求

来源:经济日报 | 作者:周密 | 时间:2022-05-20 | 责编:申罡

文 | 周密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美元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作为支付手段支持国际贸易,也是价值贮藏的重要选项。但美元的国际地位不会一成不变。各国政府、企业和个人持有美元资产的主要原因来自对美联储的信任和信心。如果这种信心受到冲击、信用被损害,美元所代表的价值就会随之出现贬值预期。当前,在面对美国滥用美元霸权的情况下,各国去美元化进程加速,金融创新也使得实现去美元化目标的可能性明显增大。


美元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作为支付手段支持国际贸易,也是价值贮藏的重要选项。但是,美元的这种地位并非天生。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供需关系造成的严重冲击,美元以其与黄金的稳定兑换率获得各国大幅增持。其后,美国与石油输出国组织达成将美元作为石油交易唯一结算货币的协议,美元完成了对英镑地位的取代。


美元的国际地位不会一成不变。各国政府、企业和个人持有美元资产的主要原因来自对美联储的信任和信心。如果这种信心受到冲击、信用被损害,美元所代表的价值就会随之出现贬值预期。


2020年,有学者提出,美元的统治地位远远超出了美国在全球贸易、债券发行和跨境借贷中的比重。尽管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位置重要,但其优势地位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可替代货币的缺乏。如果其他货币能够提供充足的投资级别政府债券,保证投资安全,这种优势可能伴随国际环境与形势而发生改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调查显示,美元在各国政府的国际储备货币构成中呈下降态势。从1999年到2021年,各国央行的美元储备占比从71%下降到59%,下降了12个百分点。IMF指出,美元份额下降的同时,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外的非传统储备货币份额则从21世纪之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上升到2021年的10%(价值约1.2万亿美元)。美元下降的份额,四分之一转为人民币,四分之三转向其他非传统储备货币。官方外汇储备反映了各国央行对于承担“最后贷款人”职责资产的安全考量,也代表着他们对各类资产未来价值的判断。


从全球范围来看,造成美元在各国央行官方外汇储备中份额下降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全球经贸结构性演变改变了美元的供需关系。作为国际支付的手段,美元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货币在离开发行国之后,其价值和接受程度都可能出现更大的变化。1999年至2021年间,以美元计价的全球贸易额从35%增加到45%,但美国进口的全球份额则从22%持续下降至15%。一般而言,作为美元的原生供给方,美国通过贸易进口向世界输出美元,美元持有方借助美元开展相互间的贸易。按照市场汇率计算,美国经济在全球占比从2002年的32%下降至2021年的25%(2014年曾低至22%),同期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占比则从21%降至17%。贸易关系对于货币的使用影响明显,一些国家为满足贸易需求可能更多使用其邻近国家央行发行的货币。例如,纳米比亚持有大量的南非兰特,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则持有相当比重的俄罗斯卢布。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当一国经济的全球占比出现下降趋势时,为贸易活动服务的货币供需结构可能会做出反应和调整。美国经济占全球比重的持续下降,加剧了美元供需与经济市场发展状态不平衡的矛盾,使得减少美元使用的预期增加。


与贸易等实体经济活动相比,金融投资等对美元的需求减弱发生得更早。发达国家和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过去20多年越来越少借入美元债务,使其央行不再被迫持有美元储备,进而降低了对美元的金融需求。


二是美国滥用美元霸权降低了美元的吸引力。本质上,美元是一种以美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做出信用担保的价值符号,其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信心。但美国政府屡屡将美元作为工具以实现其政治目标。2001年,美国财政部以追踪恐怖组织融资为由,获得了全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信息掌控和行动权。特朗普时期,美国在单方面退出伊朗核协议后要求取消伊朗金融机构使用SWIFT的资格,以美元为工具对全球市场施压。对此,作为SWIFT所在地和监管机构的欧盟却没有话语权。英法德建立非美元跨国结算系统INSTEX,以保护欧盟企业免受美国制裁。俄乌冲突爆发以后,美国再次以美元霸权对俄施压,将俄罗斯部分金融机构排除在SWIFT之外,并以美元交易体系为工具施压各国停止对俄贸易。其中,俄罗斯具备优势的能源成为美国施压的重点,美国以美元为工具压制俄罗斯能源出口,同时试图为本国能源出口创造市场。


在经济利益和安全考量的双重驱动下,去美元化进程加速。印度为了保障其能源供给,加大了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力度,与俄罗斯推动建立印度卢比—俄罗斯卢布的本币贸易机制,以支持其贸易需求并避免被美制裁。美国对其美元霸权的滥用使得不少国家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压力,不得不承担更高的贸易成本。即便短期内无法摆脱美元,也已经开始增加对非美元货币的持有和使用。由于储备结构和市场趋势所具备的稳定特性,一旦偏好和趋势发生调整,将产生较长时期的持续影响。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金融领域更是创新活跃的领域,对国际经贸活动的美元供需关系产生直接影响。全球经贸结构和货币使用结构的明显差异激发了金融创新的需求,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传统储备货币使用范围的增加也使得市场主体有了更多选择。国际能源市场提供了新的思路,沙特与中国就石油贸易使用人民币支付开展磋商,也有利于降低单一货币的价值风险。低碳经济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可再生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显著增加,降低了各地区对能源进口的依赖度,有助于改变美元通过大宗商品市场影响全球经济的传统路径和模式。伴随技术的进步,国际金融交易方式正在加速创新升级,信息技术和区块链等创新大幅降低了跨境资金流动的管理成本,也增加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全球金融市场的份额,这些机构对SWIFT这种集中式清算网络的依赖度显著降低,也使得各国在面对美国滥用美元霸权的情况下,实现去美元化目标的可能性明显增大。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去美元化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其间也会因为美国政府的政策和市场变化而出现调整和反复。在美联储的加息周期,投资者对美元资产增持的意愿可能增加。为保障其经济影响力并享受铸币税,美国政府也不会坐视美元地位衰落。1999年欧元形成之初,曾被认为具有挑战美元的潜力,但在美国的主动干预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欧元的活力和吸引力明显减弱。美国同样会对其他挑战美元地位的经济体采取措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的经济体量和贸易规模仍将保持领先,以美元计价和服务美元的金融产品数量和种类仍将具备绝对优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缓美元地位下降的作用。


发表评论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