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张成刚:新就业形态大规模涌现已成趋势

来源:环球时报 | 作者:张成刚 | 时间:2022-11-08 | 责编:郭泽涵

文丨张成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对劳动力市场运行、劳动者选择的就业形态和职业发展路径产生很大影响。在数字经济时代,以数字平台凭借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实现从业者大规模、大范围的组织、调配、任务分派等活动的新就业形态正在广泛涌现。从全球范围来看,新就业形态从21世纪最初10年开始出现,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当前及未来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6%的美国人曾经通过在线数字平台获得收入,我国的共享经济平台从业者也达到8400多万人。

我国的新就业形态发展在世界范围处于前列,在从业者规模、服务覆盖范围和行业渗透率方面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目前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比较稳定、并且规模较大的新形态就业者主要有四类:一是电商平台就业,主要包含在各类电商平台上开网店的创业者以及围绕网店运行的相关从业者;二是分享经济平台上的劳动者,如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三是在线平台市场就业模式,支持有一定技能的从业者,如程序员、设计师、法律工作者、网络写手等借由互联网平台获取订单、开拓业务;四是基于社群经济、内容经济的就业模式,以社群和内容作为连接从业者与消费者的就业模式。前两类新就业形态涉及从业者和消费者的线下交互,需要平台和工作场所支持。后两类新就业形态从任务分配到交付结算,基本都在线上完成,因而成为拥有一定技能的自由职业者群体,无需办公室等固定办公场所,只需要网络环境就可以实现就业的模式。

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各类生产要素的联结,使得劳动者自身拥有的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小众的技能,在网络环境中可以找到长尾的利基市场。以知识付费网络主播为例,尽管现在短视频平台上传播知识的网络主播数量和内容已经相当丰富,但总会有拥有特定技能、知识或经历的网络主播脱颖而出,帮助粉丝群体满足对特定内容的需求。这样的就业形态激发了劳动者的创新意愿,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

新就业形态灵活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时间安排也给了特定群体发展的机会,促进了劳动力市场公平发展。例如,在传统的就业模式中,家庭和工作的角色冲突对女性劳动力供给影响显著。特别是生育后,部分女性会选择退出劳动力市场照顾孩子,从而导致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而电子商务、网络直播等一系列新就业形态的出现,使得女性可以依托数字平台在家中工作,既能满足家庭照料的需要,也可以获得收入。新就业形态赋予女性就业新机遇,扩展了女性的价值发挥空间。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带动的新就业形态出现后,劳动力市场传统意义上的就业困难群体,如女性、长期失业者、残疾人等返回劳动力市场的比例在不断提高。

新就业形态也增加了劳动者的社会资本、数字资本,可以帮助普通劳动者享受数字经济的发展红利。数字经济能够拓展劳动者的社会网络空间,增加劳动者面向市场的能力。数字平台为提升自身竞争力,也会为从业者提供丰富的培训机会。数字化工具帮助从业者获得数据分析工具、技术和解决方案,提升了从业者的专业实践能力。劳动者在平台的交易数据可以转化为数字普惠金融判断经营状况的基础,从而精准覆盖更广泛的小微企业和社会弱势群体。

目前,我国新就业形态已经涉及包括零售、贸易、餐饮、物流、交通、医疗、教育等各行各业,成为就业市场岗位创造的重要源泉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助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新就业形态是未来劳动力市场重要的就业岗位来源,也是就业质量改善的重要推动力,能为高质量充分就业贡献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要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一方面,我们应积极发挥新就业形态作用,支持新就业形态扩大规模,增加岗位创造,激发劳动力市场活力。另一方面,规范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应不断完善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权益保障规则,加强保障体系建设,形成支持新就业形态长期发展的机制。

发表评论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