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龚维斌:脱贫攻坚战对中国农村的改变是历史性的、全方位的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龚维斌 | 时间:2022-12-02 | 责编:申罡

中国网12月2日讯(记者李智)1日,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发展中国家国家治理高端智库论坛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理念与实践”。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教授龚维斌出席论坛并发言。他表示,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理想,也是中国人民一直以来的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经过持续努力,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龚维斌强调,中国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中国贫困人口规模大,结构复杂,实施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贫,科学制定贫困识别的标准和程序,组织基层干部进村入户,摸清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情况。对识别出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组织开展回头看,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剔除识别不准人口,补入新识别人口,提高识别准确率。”他介绍说。

龚维斌指出,中国做好脱贫工作还注重加强领导,建强队伍,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建立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市抓落实的脱贫攻坚管理体制和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近200万名乡村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并针对不同情况分类施策对症下药的方法策略,例如用发展产业的方式带动贫困人口脱贫以及易地搬迁,对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极差、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此外,中国还在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的同时,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

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戴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全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龚维斌强调,脱贫攻坚战对中国农村的改变是历史性的,全方位的,深刻改变了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努力推动了中国农村整体发展。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贫困人口受教育的机会显著增多,水平持续提高,全面实现贫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医生、有医疗保险制度保障,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贫困人口全面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得以根本改变。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出行难、用电难、用水难、通信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贫困地区具备条件的乡村和建制村全部推油路大幅提高贫困地区用电条件,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超过98%,贫困地区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更好更美。

龚维斌指出,当前,脱贫群众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贫困群众的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规则意识、市场意识等显著增强,勤俭节约、绿色环保、讲究卫生等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贫困群众的新追求。贫困地区基层治理能力也显著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升。他强调,脱贫攻坚有力推动了贫困地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基层群众自治更加有效。

责编:蒋新宇


发表评论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