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蒋新宇 | 时间:2022-12-02 | 责编:申罡

——第三届发展中国家国家治理高端智库论坛举办

中国网12月2日讯(记者 蒋新宇)1日,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发展中国家国家治理高端智库论坛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理念与实践”,旨在深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国家治理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谢春涛、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北京大学副校长孙庆伟分别致辞。

谢春涛在致辞中指出,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显著标志,也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经长期探索和实践,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他强调,现代化道路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在坚持自己的理念、价值和基本制度基础上,吸纳其他国家和地区创造的人类文明共同成果,领导人民探索出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唯一性,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曲青山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对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科学概括和总结,成为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个关键词。他强调,实现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显著标志。近几十年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始终积极探索本国现代化发展路径,致力于推进本国的现代化。如何实现现代化仍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发展中国家要共同维护好世界和平稳定,为实现本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加强互学互鉴,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携手同行、共谋发展;要共同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

孙庆伟在致辞中表示,本届论坛以“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理念与实践”为主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成就激发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勇敢探索发展和繁荣的本国方案,为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了中国智慧。尤为重要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强调与世界各国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反对贸易霸凌,反对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坛主旨演讲环节,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指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除了人口规模巨大是先天条件外,其他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道路选择取得的成果。最重要的是,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作用下,按照具有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的特征,在每个时点上给定的随时间可以变化的要素禀赋和其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发展经济,如此,中国就能够实现现代化的五大特征。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教授龚维斌表示,中国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精准扶贫方略。脱贫攻坚战对中国农村的改变是历史性的,全方位的,深刻改变了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努力推动了中国农村整体发展。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脱贫群众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脱贫攻坚还有力地推动了贫困地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基层群众自治更加有效。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院智库理事会执行副理事长王均伟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的选择、中国的探索无疑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好现代化道路具有更现实的借鉴意义。广大发展中国家有权自主选择自己的现代化模式,有后发优势,既能够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经验,也能够借鉴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有进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交流合作的广泛条件。

国际行政科学学会主席、巴林公共行政学院院长拉伊德•本沙姆斯表示,当下,发展中国家需要去设计自身的现代化路径,现代化实际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都有自身特点以及适用的环境、成功要素,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式,促进了中国的投资,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我们都见证了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沿着这个发展阶梯向上攀升,给我们提供了重要方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一方面,很多国家都想追求现代化,大家都意识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只能通过追求现代化来实现。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具备现代化的要素,尤其对后发展国家,先发展的国家制约因素比较少,这就需要一个国家的执政党和政治主体力量来克服现代化的不同阻力,无论是物质意义上的,还是文化意义上的。另一方面,大从近代的经验来看,现代化有可能成为一种非常具有破坏性的力量。有可能把传统的力量、传统的社会秩序摧毁,但是新的秩序可能建立不起来。现代化并不是免费的午餐,它能为我们创造很好的积极的成果,也可能影响整个社会。此时,有一个主导的政治力量非常重要,一方面要推动现代化,另一方面要解决现代化给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

论坛第二单元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育长、教授李文堂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漫长的革命之后,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汲取的中外现代化经验和教训,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的思想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华文明史与人类文明史上都是石破天惊的文明创新和创举。这一理念与实践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社会要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路,实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同时不破坏自然,不掠夺他人,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与国之间和平发展。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信息资料馆馆长、教授崔友平指出,共同富裕有一个从理想走向现实的过程,共同富裕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只是一个理想,在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中已经变为现实要求,而在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中,共同富裕进入了实质性实施阶段。崔友平认为,经过70多年的建设、4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近10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老挝国家政治行政学院行政学部副主任苏帕瓦迪•腊康赛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世界各地人民互联互通,不因宗教、社会地位的不同而遭到歧视。我对此表示深为赞同,我也认为在迈向渐进式现代化过程当中,所有上述的政策和倡议都可以成为全世界人民融合与合作的坚实基础,各国将携手并肩平等协作走向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张翼指出,共同富裕的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目标来构建。它是个国家战略,也是一个国家建构的新目标,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社会建设过程中,要通过调研、以实践决定理论创新,然后通过理论创新再推动共同富裕建设。

论坛总结环节,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林振义表示,实现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国家治理的一个基本目标,各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现代化的道路上都走了各不相同的历程,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本次论坛对加强现代化实践的经验交流很有意义、很有必要。现代化道路不止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共二十大提出的核心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艰辛探索中走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对于发展中国家走好现代化之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届论坛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国际合作部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共同承办。

责任编辑:蔡晓娟


发表评论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