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中国经济“寒意虽存,春山可望”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蒋新宇 | 时间:2023-01-20 | 责编:申罡

中国网1月20日讯(记者 蒋新宇)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19日于线上举行。本次分析会聚焦“修复预期加强的中国经济与资产负债表演化”议题。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副院长袁海霞代表课题组发布报告。

报告总结2022-2023年度中国经济为“寒意虽存,春山可望”。报告指出,经济增长方面,疫情是影响2022年经济走势的核心因素。从增长动力看,服务业受疫情影响更加显著,第三产业增长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呈现下降趋势,疫情对工业的影响可以随着生产节奏和自然配置优化得到有效修复。消费方面,2022年消费低迷态势贯穿全年,2023年以来,在基数效应和疫情优化政策的影响下,居民消费有所改善,但居民谨慎性储蓄持续上升态势不减,同时就业压力和居民杠杆率持续高位都会影响消费改善,未来消费的不确定性仍大。

报告分析认为,2023年需求疲弱、微观主体预期偏弱导致经济下行压力仍存,财政收支压力加大制约稳增长空间。但也要看到积极因素正在快速积累,疫情影响减弱以及稳增长政策延续和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将对经济增长带来有力支撑。同时,政治周期转换也会增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尤其在结构调整中高技术产业会带来新动能力量的积蓄,房地产对经济的拖累也将有所减轻。

报告指出,三年疫情对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明显回落。根据2022年前三季度的数据,除少数省份外,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都在下滑。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仍在快速上升。财政部衡量债务率指标显示,从绿色区间进入到红橙黄区间的省份大幅攀升,区域间分化也在进一步加剧。2023年地方财政虽有支撑因素,比如2022年实施的大规模减税政策,但疫情冲击导致财政结余资金大幅下降,政府扩表的意愿会受到制约。

报告建议,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首先,要以扩大开放打通双循环,14亿人口规模和4亿中等收入群体以及全产业链优势、广阔的区域发展腹地,这些因素不仅可以稳固国内基本盘也可以撬动国际市场。其次,通过在短板领域——如养老医疗领域增加高质量供给挖掘消费。此外,中国的消费乘数显著大于投资乘数,必要时可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等手段发放消费券和现金,以扩大内需。

报告建议,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进一步加力提效,把赤字率提高到3.0%以上,为中央政府进一步加杠杆留空间。中央政府加杠杆可以在稳投资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和内需。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需维持在一定规模,同时关注专项债中一些资金的闲置和挪用问题,通过优化全周期项目管理来提升专项债使用效率。

报告建议,要加力支持房地产领域的需求端。比如三四线城市出台的很多政策能否进一步向一二线城市拓展?购买价格和利率方面的调控仍有可期空间。进一步优化对需求端的政策引导决定了房地产对经济的拖累程度。

报告强调,信心、预期最重要,资产负债表衰退,企业不愿投或不能投,都和信心密切相关。要从信心着手,通过进一步为企业纾困,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鼓励企业家信心等政策,稳定企业家信心。

报告指出,未来要重点防范疫情冲击下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风险。政策方面长期和短期相结合,长期应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短期应加大稳增长力度,尤其需要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只要信心上来,2023年经济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好转。

本期分析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办。

责编:申罡


发表评论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