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中国 > 

​超额储蓄、报复性存款——如何看待居民存款大幅上升?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蒋新宇 | 时间:2023-02-21 | 责编:申罡



(中国网2月21日讯  记者蒋新宇)近日,央行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舆论场上,居民存款大幅上升让“超额储蓄”“报复性存款”成为热词,有观点将原因简单归结为居民消费信心疲弱。对此,中国网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朱鸿鸣,他认为,居民存款大幅上升更直接的原因是三个“转换”。

一是存款在国民经济部门间转换,居民部门存款大增,企业部门存款减少。春节在1月的年份,居民存款在1月均有大幅上升,且增幅占全年存款增幅比重高,例如2017年、2019年、2020年、2022年平均占比高达43.9%。朱鸿鸣认为,这种季节性现象主要是年终奖及春节前薪资集中发放带来的,居民存款大增的同时是企业存款的净减少。今年1月,企业存款减少7155亿元,而春节在1月的2017年、2019年、2020年和2022年也分别减少1.8万亿元、4464亿元、1.7万亿元、1.5万亿元。

二是居民金融资产在存款与其他资产类别间转换,存款“回流”,存款类资产增加,非存款类资产少增或减少。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跌破净值,居民投资的风险偏好下降,银行理财等其他金融投资向居民存款回流。

三是居民资产在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主要是房产)之间转换。房产是我国居民的重要投资渠道,已占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的60%左右。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居民暂缓住房消费,将扣除消费后的收入更多地配置到了存款。根据中指院等机构的数据,1月全国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降幅超过30%。

如何看待居民存款大幅上升?

朱鸿鸣表示,存款大幅上升反映出居民资产负债表得到明显改善。1月末居民贷款与居民存款之比为59.4%,较去年同期下降7.2个百分点,为2017年8月以来首次降至60%以下。居民资产负债表改善,意味着有收入或资产保障的居民消费潜力得到提升,为促消费经济政策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除此之外,朱鸿鸣认为,存款大幅上升还标志着居民部门的资产结构正在优化。住房消费下降和居民存款上升,意味着房产占家庭资产的比重有望下降,有助于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为居民储蓄(扣除掉消费后的收入)转化为金融资产进而转化为中长期资金创造了有利条件。

朱鸿鸣强调,也要看到,居民存款大幅上升反映了老百姓对金融市场信心不足,银行理财等净值型产品的实际风险、投资能力和投资绩效与居民的预期存在较大差距。他建议,从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财富管理行业在打破刚性兑付的同时,也应强化风险控制和提升资产管理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风险匹配度更高、风险收益结构更合理的财富管理服务供给。


责编:申罡

发表评论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