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3月3日讯 (记者 郭泽涵)近日,人大重阳全球治理论坛(2023年春季)——“俄乌冲突一周年:评估与预测”研讨暨报告发布会在京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原副所长丁一凡发表讲话。
丁一凡表示,美国从2021年10月份开始制定的制裁方案对大国的影响并不明显。最初制裁对俄罗斯外汇储备、卢布的汇率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自从纳比乌琳娜使用了以资源定价、用卢布支付的办法后,形势发生反转,俄罗斯经济没有受到很大损害。“在国际经济领域中,真正的硬通货还是实力、资源和制造能力”,丁一凡说。
丁一凡指出,美国、欧洲都是2022年开始的通货膨胀受害者,这与乌克兰危机有关。乌克兰和俄罗斯在世界粮食市场上作用非常大,因而战争开始后世界粮食市场出现了供给中断,粮价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而在整个产业链中,粮食和能源对所有价格都起重要作用,因此通货膨胀与能源和粮食危机直接相关。另外,金融制裁和经济制裁打乱了全球经济中的产业链布局。很多国际贸易是中间品贸易,因制裁中间品的贸易无法进行,世界经济产业链出现断裂。以前美国、欧洲央行超发的货币可在国际金融市场流通,但因经济制裁打断了流通渠道,很多滥发货币回到了自己的市场,无法流入国际市场。美国的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过,所有的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等到货币无法出去,过多的货币回到本国市场而产品不够时,产品的价格一定会暴涨。
丁一凡表示,全球经济都受到了附带损害。能源和粮食危机爆发后,很多国家受到了巨大冲击,比如中东地区,原因是中东地区以前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粮食供给的依赖在80%以上。当西方国家逼迫中东国家与俄罗斯进行粮食切割时,他们的人民就要挨饿。此事造成了全球的粮食紧张和粮食危机。另外,由于制裁的原因,通货膨胀不断上涨,美联储只能迅速提高利息,因为抑制通货膨胀的唯一宏观经济手段就是提高利息。提高利率会产生溢出效应,发展中国家以前的外汇资本会大量回流美国,造成外汇危机,大量资本外逃会造成这些国家的债务危机。
丁一凡认为,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这场武装冲突可能会长期化,因为北约不愿让此事就此完结,不愿让俄罗斯在战争中取得优势,所以愿继续为乌克兰提供更多武器。而乌克兰危机如果长期化,通货膨胀也会长期化,进而引起社会和经济动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注意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的金融危机。中国不仅是要帮助他们发展,也要防止金融危机扩大化。二是加强经济合作时解决用国际硬通货来投资的过程。三是要加强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合作,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培育新市场。
责编:蒋新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