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是重建医患和谐的唯一标准
作为媒体当然有监督责任,但是这种监督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支撑,在交代事实的时候需要冷静,需要客观,需要讲究科学,不能为了吸人眼球的情绪化选择处理,唯有多方共同努力方可实现医患关系和谐正常。
标题图片

一、舆情脉络

8月10日,湘潭县妇幼保健院发生一起产妇死亡事件,经媒体报道引发社会关注。

8月11日上午,湘潭县政府、县卫生局等部门先后派负责人约死者家属、院方代表和政府代表协商,但双方未达成一致。

8月12日,湘潭县妇幼保健院院长胡亮通过电话向媒体介绍说,病人死亡主要是因为羊水栓塞发病比较急,详细情况不便介绍。

8月13日,湘潭县卫生局回应,主治医生以及护士全体失踪并不属实。目前湘潭县卫生局、司法局已介入调查协调赔偿。

8月14日晚间,湘潭县卫生局通报,湘潭产妇家属同意尸检,事件将通过司法渠道解决,尽快澄清事实,如实向社会公布。

当晚11点,张某父亲开设通过认证的微博,称“求真相”。称“医院不希望我们追究‘医护全失踪’事件,希望跟我们尽快谈赔偿。”

8月15日11点19分,张宇堂哥在“张宇父亲”的微博账号上又进行了二次情况说明,不仅对医院讲述未见医护人员是害怕家属情绪激动发生冲突说法表示理解,甚至表示家属“对医学知识缺乏了解,医院抢救尽了力,相信政府会主持公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令家属突然改口舆论不解.

正当涉事医院和家属都同意走法律程序、正在等待尸检结果之际,被多家媒体引述的死者家属认证微博“@张宇父亲”又生变故:有媒体找到了张宇父亲本人,张宇父亲否认注册微博,也表示不知道是谁发布的相关消息。到底是谁发的微博?产妇死亡事件又生疑云。

16日、17日,事件仍在发酵,舆论从最初的铺天盖地的指责医院“草菅人命”,到越发多的声音指向家属闹医,从斥责媒体不负责任报道。到疑惑当事人家属的态度变化。多种声音在网上交织,一时间,“湘潭产妇死亡事件”舆情达到关注高潮。

截至8月17日18时,湘潭孕妇死亡事件网络新闻6395条,报刊新闻481条,论坛帖文1221条。新浪微博#产妇丧命医护失踪#话题讨论量达到25.3万。话题“羊水栓塞”、“湘潭产妇”持续一周高居时事热搜榜前五位置,随着事件的发展相关舆情逐渐走低。

                                   图1:湘潭孕妇死亡事件舆情指数

二、主流媒体:真相是认定医疗责任的关键

8月11日,“湖南一产妇裸死手术台,医生护士失踪”的新闻。因涉及“医患纠纷”的社会敏感问题,加之事件细节尚未查明舆论存在巨大争议。“院方处置是否存过错”、“家属行为是否愚昧暴力”、媒体为何“失实”报道、当事人家属态度缘何“戏剧性”变化争论不断。网络舆论更为错综复杂,事实真相难以辨别。

如何破解舆论场纷乱以正视听。《人民日报》评论“别轻易下结论”奠定报道基调,促使舆论回归理性。文章称,媒体和公众不应草率评价事件,只有把医疗事件归置于就事论事的框架内,才能给医患双方一个公正的评判。党报表态党网呼应。人民网评论“产妇之死,真相急不来”就认为,在当下中国的医疗生态中,急诊有着另一番涵义。“急”成为一个最重要的标志,而“诊”的科学、理性和尊严则荡然无存。

究竟医患矛盾的根源在哪里?新华社评论指出,湘潭孕妇之死,喧嚣之外,纠纷背后,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医患“失信之痛”。 《广州日报》社评认为,湘潭产妇之死,就是医患互不信任造成的悲剧。《法制日报》评论称,湘潭产妇之死,问题核心不是依赖专业技术进行判断的医学问题,而是当前特殊时期医疗纠纷解决机制所暴露出来的缺陷与短板。

部分媒体认为,医患矛盾的产生恶化,媒体推脱不了责任。《环球时报》社评“产妇死亡事件,舆论流水线的次品”,将批判的矛头对准媒体。文章认为,湘潭产妇之死,迅速形成全国范围的评论和意见卷入。由于绝大多数评论者都对冲突的真实过程并不了解,只能通过媒体和互联网报道得知,而这些报道又是残缺不全、相互矛盾的,因此这些评论也显得相当混乱。

该如何破解医患纠纷难题?主流媒体纷纷建言献策,整体上两种声音最响亮。一、深入推进医改完善医患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二,用真相化解纷争。

央视网指出,化解医患矛盾的根本方式,是深入推进医改。这个进程不仅是医生护士们在参与,患者们在参与,作为报道者、监督者的职业媒体,以及在自媒体舆论场上拥有大大小小话语权的每一个人,都在参与。

《科技日报》文章“羊水栓塞死亡率为何这么高?”、“羊水栓塞:如何破解‘恶魔的抽签’”科普效应明显,旨在暗示大众,破解医患纠纷难题仍要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通过专业报道填补大众医疗信息盲点。

《南方日报》认为,当务之急,就是本着公开平等的原则,坚守尊重生命权利的底线,进一步厘清事实真相,明确责任归属,给死者一个交代,给活人一个回复,也给整个社会以期待。

《新京报》,连发两篇评论认为,处理医疗纠纷上,要止息讼争,除了回归专业判断,组建权威、独立的第三方介入调查,谨守法律程序的司法裁量,真没有别的办法。

一些媒体认为,湘潭孕妇死亡事件,化解纷争,查明真相最显情急。《南方都市报》认为,各方争论,在热烈之余应当尽可能地围绕事实展开,或者在事实不甚明朗时耐心等待事件还原,而不是依据既有观点做仓促结论。《新民晚报》认为,“产妇死亡事件”须以真相为先,只有依法依规、遵循程序,让事件各方都受到规则的约束,才有可能真正查清真相、厘清责任。《羊城晚报》指出,妇死在手术台上,让人悲痛。但首先要还原事情的真相,其次,需要厘清责任,然后才有“价值判断”和处理意见。

三、媒体人反思 医护群体呼吁

搜索显示,截止到8月17日下午18时,网络大V中,有@彭晓芸、@王志安、@董藩、@沈东军、@点子正、@西木博士、@李文的智蹼、@康国平、@朱朱文强、@徐宥箴1、@崔小平律师、@一斗大豆、@黄章晋、@烧伤超人阿宝等50人关注和转发了此事。其中,媒体人、作家大V和医护群体大V表现抢眼,反思涉医新闻伦理与呼吁关注孕产妇死亡成为主要声音。

反思涉医新闻伦理,首先从媒体人的自我批判开始。资深媒体人王志安表示,不管最终那位孕妇的死亡,医生是否有责任,用砸手术室的方式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媒体记者在报道时,媒体不但没有对这种暴力行为予以谴责,反而单方采信患者一方的言辞,做有倾向性的报道。而时事评论员彭晓芸则谴责部分不良媒体到:“湖南孕妇这事,又使我想起2007年北京的肖志军李丽云事件,及当时南方周末那篇宣称“惊天大逆转”的报道。民众面对意外事件的迁怒情绪在媒体帮助下无限放大,导致了医闹和劣质报道的结盟。

一些媒体人称,湘潭产妇死亡事件,媒体“失实”报道的发生与当下媒体从业环境息息相关。市场导报记者梅芳燕坦言,现在的媒体不是八九十年代的媒体,那时候事业单位待遇,大家安心写新闻,国家养着,现在传媒产业化,内容商品化,一线员工只是个销售员,他卖弄销售他的新闻,以便养家。南方都市报广州新闻突发部记者张昊认为,现在很多媒体采写新闻采用的方式都是抢新闻'把时效性放在了真实性前面'都是先发了再说'这么做一为了适应媒体竞争'二所谓倒逼真相'三通过不断追踪'认为可把最开始的报道圆了。

部分媒体人则认为,化解医患矛盾媒体介入不是关键所在。科普作家王哲称,每逢医疗纠纷,总会口诛笔伐媒体,仿佛媒体实事求是报道了,问题就解决了。其实导致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为求稳而采取的不辩是非的息事宁人态度,花钱买稳定使后患无穷。

较媒体人反思不同,医护群体在微博上则呼吁有关方面关注孕产妇死亡问题。中国妇产科网创始人龚晓明医生称,引起公众关注的湘潭产妇死亡事件,我更想借此机会呼吁大家关注孕产妇死亡这个问题,生孩子是一个有低度风险的事情,目前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在23/10万左右,离发达国家6/10万还有距离,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两个家庭,降低一点点都需要医院和医生(培训)、政府(资源)和民众(重视)的共同努力。

华西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杨庆称,湘潭县妇幼保健院产妇死亡,这是一个悲剧。在这件事情中,犯错者必须受到惩罚,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患者家属。医务人员方面,有关方面已经开始了调查。而那些在医院烧纸钱、摆花圈的胡作非为的家属呢,谁来处理?呼吁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四、网友忧虑医患互信

                                     图2:湘潭产妇之死网友观点分析

质疑媒体博眼球 12%

网民“丁阳”:医疗纠纷是相当专业的话题,报道者不仅要尽量具备医学方面的素养,也需要报道经验的积累,媒体作为事件的第一落点,应对报道的可靠性负责。

网民“Standing鹅鹅鹅”:请媒体弄清事实真相后发表谢谢。别做医患关系的挑拨离间者!

网民“冰霜依旧”:没有会放弃自己病人的医生,不可能出现放弃正在手术病人的医生,希望媒体能正确报道事实真相,难道觉得现在的医患关系还不够乱?

谴责医院、医生 15%

网民“吴萌萌很happy”:这种医院简直丧尽天良!

网民“linda199008”:都逃跑,自私的医生,不配当医生,护士。

网民“Cherryq-28”:医德丧失,人性泯灭!

网民追问真相 13%

网民“Fairy-good-luck”:强烈要求曝光手术过程和真相!

网民“东方亮2”:真的假的,那孩子呢,求真相!

主持人马丁:真相往往像拼图,一点点还原全貌。官方调查结果何时出来?能服众么?

网民称医疗责任才是产妇死亡的核心议题 17%

网民“一叶扁舟”:湘潭产妇之死,医疗责任的认定才是各方关注的核心,悲剧已然发生,如何处理如何承担责任是对涉事主体的最好考验。

网民“穿山甲”:孕妇丧命手术台,注定让人心疼,各方高度关注的主要原因,就是要弄清楚谁应该为这件事负责?

网民“黑社会愤青”:医疗责任的认定是处置医疗纠纷的关键所在,若能在第一时间明确伤害的责任主体,必然有利于医疗事件的解决。

“产妇之死”拷问医患互信 23%

网民“迷途浪子”:救死扶伤,应该是医生、护士和医院的基本职业道德。只要切实践救死扶伤,相信患者及家属都会理解和感激不尽的,医患关系将是患难与共的鱼水关系。

网民“黄春景”:当患方遭遇医疗纠纷的时候,理性的做法是宜解不宜闹,走正常渠道解决,切忌干扰医院正常诊疗秩序。

网民“陈广江”:在“产妇之死”事件中,需要反思的绝不仅仅是院方,也包括处于悲痛中的家属、众多带着偏见的网友,以及“反应迟钝”的相关部门。但愿,各方都能用实际行动弥补裂痕,而不是简单地围观、宣泄。

网民建议,舆论不必着急“宣判”,厘清真相才有“价值判断” 20%

网民“午夜侃人”:涉医事件的舆情沸点很低,而动辄抨击医德,也是流行的喟叹。在该事件上,公众情绪的躁动,也是“呼之即来”。听信一面,都基于单线化阐述,而非“全景式”的事实判断。就眼下看,各种情况都还不明朗。若无法对来龙去脉的每个细节理顺,很可能跌在“误读误解”的坑里。

网民“王军荣”:产妇死在手术台上,公众需要的是真相,需要的是依法依规做出的公正透明的调查,唯有在真相大白之后做出的判断才有价值,否则只会使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最终受害的是我们每一个人。

五、舆情分析:维护医疗秩序需多方共同努力

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而医院作为一个与百姓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窗口”,自然最容易成为引燃社会情绪的导火线。以结果为导向的信任,成为医患关系的一大特点。通俗地说,“治好了,你就是天使;治不好,你就是魔鬼”。

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构建起一个相对比较公开、公平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患者在医疗维权上处于天然弱势。现行的医疗纠纷调处多由医疗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即便有第三方介入,也因为专业知识匮乏而难保公平、公正。不信任的情绪酝酿得久了,往往会以暴力作为突破口,从而发生两败俱伤的不幸事件。

所以从长远看,从目前尚不能有效的解决医患矛盾的现实看,维护医疗秩序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从医生来说,应该用心对待患者,既要解除患者身体上的痛苦,也要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虽然医学不能包治百病,但至少可以情暖百家。

从患者来说,也要体谅医生的压力和不易。医生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的职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在收入并不高的情况下,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努力。因此,全社会都应树立尊重医学、尊重医生的良好风气。

作为媒体当然有监督责任,但是这种监督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支撑,在交代事实的时候需要冷静,需要客观,需要讲究科学,不能为了吸人眼球的二情绪化选择处理。

唯有多方共同努力方可实现医患关系和谐正常。

>>>阅读原文

                                          编辑 张林  实习生张鑫亦有贡献

 

 

标题图片
湖南产妇殒命手术台
中国网:是谁把本有裂痕的医患矛盾再次放大
京华时报:医疗责任才是产妇死亡的核心议题
新京报:产妇死亡迷局中的媒体伦理
新华每日电讯:医患之间应少些敌意与对抗
广州日报:别让产妇之死加剧信任危机
午夜侃人: 涉医事件的舆情沸点很低,而动辄抨击医德,也是流行的喟叹。在该事件上,公众情绪的躁动,也是“呼之即来”。听信一面,都基于单线化阐述,而非“全景式”的事实判断。就眼下看,各种情况都还不明朗。若无法对来龙去脉的每个细节理顺,很可能跌在“误读误解”的坑里。
陈广江: 在“产妇之死”事件中,需要反思的绝不仅仅是院方,也包括处于悲痛中的家属、众多带着偏见的网友,以及“反应迟钝”的相关部门。但愿,各方都能用实际行动弥补裂痕,而不是简单地围观、宣泄。
一叶扁舟: 湘潭产妇之死,医疗责任的认定才是各方关注的核心,悲剧已然发生,如何处理如何承担责任是对涉事主体的最好考验。
主持人马丁: 真相往往像拼图,一点点还原全貌。官方调查结果何时出来?能服众么?
linda199008: 自私的医生,不配当医生,护士。
丁阳: 医疗纠纷是相当专业的话题,报道者不仅要尽量具备医学方面的素养,也需要报道经验的积累,媒体作为事件的第一落点,应对报道的可靠性负责。
第九十三期
标题图片
七夕昆山的血色劫难
第九十二期
标题图片
周永康落马是党内反腐的断腕之作
第九十一期
标题图片
半娱乐化的“芮成钢被查”
第九十期
标题图片
郭美美本人与社会的双重悲剧
中国网观点中国出品 | 责任编辑:张林 |电话:010-88828215 | 电子邮件:zhangl@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