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荐读

破坏中美教育交流是荒诞无理的失信行为

来源:光明日报 丨 作者:王晓宁 丨 时间:2020-09-21 丨 责编:郭素萍

     王晓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出于污名化和遏制中国的企图,美国一些政客竟将反华舆论战烧到了教育行业,连续对正常的中美教育交流进行干扰和阻挠。近期,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表示,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关闭所有大学校园内的中国孔子学院,并指责中国对美国学校进行渗透;美国北得州大学要求中国公费留学生离境、一些美国学术机构和大学对中国公派留学生采取歧视性做法;等等。这些极端错误的行径是中美建交40多年来所罕见的。


      蓬佩奥之流在教育行业所制造的反华气氛,不但严重干扰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也不符合美国自身的根本利益。正如美国众多公司企业与地方政府一样,很多美国学校和学术机构依然在持续推进和中国更为深度的交流合作。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过去、现在、未来都是互利共赢的,美国一些政客对中美教育交流的干扰和阻挠,在中美两国都不得人心。


    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本已使美国教育界损失巨大,蓬佩奥等人此番阻挠破坏中美教育正常交流,算起账来更是一种极其短视的行为。中国教育及其对外开放领域本身体量巨大,中美教育交流产生的波动对中国影响很有限。


    然而,中国留学生却给美国高等院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一直是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顺差中的重要部分。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美国海外留学生第一大生源国,以2018年为例,在美中国留学生达37万,占美国国际学生总数的1/3,为美国经济贡献了近200亿美元。与此同时,中美建交40多年来,总计有超过33万名美国学生来华学习,中国成为最受美国学生欢迎的留学目的国之一。中美两国人文交往广泛深入,教育科研交流合作更是成果丰硕,中美之间每年的人员往来达500多万人次。


  美国的科技进步也离不开中国智力资源。比如,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全球领先地位,就与来自中国的人才供给密不可分,美国保尔森基金会旗下“马可·波罗”智库今年6月中旬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追踪》报告显示,中国的大学为美国研究机构培养了近三分之一的相关人才。哈佛商学院商业管理学教授威廉·克尔在其著作《全球人才的礼物》中介绍,如今美国超过10%的发明是由华裔科学家创造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统计数据显示,中美互为第一大国际合著论文合作对象,相互依赖度远超其他国家。


  美国对孔子学院的打压则更加荒诞无理。在世界范围内,德国有歌德学院、法国有法国文化协会、英国有英国文化协会、西班牙有塞万提斯学院、意大利有但丁学院、葡萄牙有卡蒙斯学院等等,都是旨在促进本国语言学习和跨文化理解的常规操作。面向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各国包括美国在内对于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都有着巨大的需求与浓厚的热忱。而恰恰是这样一个人见人爱的机构成为美国制造反华舆论的目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曾在世界上最早推行国际理解教育,主张青年一代要理解、尊重和共享多元文明。未曾想到几代之后,美国一些政客却如此煽动仇恨和排外。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说——希望美方表现出一个大国应有的样子,如果不能为世界和平稳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至少要少添乱。


  蓬佩奥曾在尼克松总统图书馆发表所谓“全盘否定中美关系”的言论,仍大言不惭地说美国是全世界的“自由灯塔”。现实是,在蓬佩奥之流的折腾之下,美国以制造谣言、煽动仇恨、搞单边主义、大规模退群闻名于世。现在,连最远离经济政治竞争的教育人文交流领域也未能幸免。众所周知,公派留学生大多来自政府间的协议互派,而美国驱赶中国公派留学生可以说是置国家百年信誉于不顾,这种做法将全面伤害美国的软实力,长远战略损失难以估量。因此,美国政府显然需要恢复理性思维,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多做有利于中美两国人民相互理解、相互正确认知、更加友好合作的事情——这有利于中美和世界的共同长远利益。


  应该看到,互利且根基深厚的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是蓬佩奥之流说脱钩就能脱钩的。中美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分歧和差异并没有这些美国政客叫嚣得那么大,我们要对中美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巨大和长远共同利益有信心。更重要的是,中国教育体量巨大,是名副其实的“人力资源大国”,深挖内在潜力练好内功,足以在未来行稳致远。中国基础教育之坚实,可以说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使8亿多人脱贫,让更多的人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在高教与科研领域,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在迅速缩小。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的当下,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与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共克时艰。与此同时,中国教育部也坚定明确了中国致力于深化拓展与世界各国在教育领域的互利合作和交流互鉴的基本方向,明确了在海南自由贸易港、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支持打造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清晰发展路径。这是中国底气、自信、蓬勃生机和大国担当的彰显,也是推动全球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持续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