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荐读

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来源:今日中国 丨 作者:夏一璞 丨 时间:2020-11-02 丨 责编:刘颖

夏一璞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副研究员

2020年10月26-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以下简称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和高度评价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肯定了“十三五”时期国家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的重大突破、重大进展与重大成果,使得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保证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会议宣告“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标志着中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十四五”六大新目标,勾勒中国发展的远景蓝图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十八大以来的砥砺奋进,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所取得的所有成果都源自于自立自强中国人的接续努力,今后中国也必将在开放创新中奋勇前行,永不止息。十九届五中全会透彻分析了中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国际国内机遇与挑战,制定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主要新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制定新字当头,一方面体现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的充分肯定与发展总体方向的坚持,另一方面表明了“十四五”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更高的要求,更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导向。

十九届五中全会立足高远、求真务实地勾勒出中国中长期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排在首位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修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标志着中国将在“十四五”期间,不畏艰险,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进动力与方法路径,必须坚定地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思路、冲破思想中的束缚与实践中的禁锢,全面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上的阻碍因素,从而持续推动和坚强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的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统筹研究部署,协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更加主动办好自己的事情。”无论国际环境如何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如何艰巨繁重,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练好内功,办好自己的事情,才能在机遇来临之时不放过,在挑战袭来之时有应对。

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十二项重要举措之一,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改革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整体性的、协同性的工程,要在加快发展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清明的民主政治、繁荣的先进文化、和谐均衡的社会、绿色美丽的生态文明中将改革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就改革落实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改革进行到今天,抓改革、抓落实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改革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民心基础更加坚实,要投入更多精力、下更大气力抓落实,加强领导,科学统筹,狠抓落实,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阶段的今天,我们一方面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深化改革的决心,另一方面要保持奋斗意志,坚定将深化改革落实到位、坚持到底的恒心。  

拥抱历史潮流,坚持高水平开放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丰硕成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证明了开放与改革是国家繁荣、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我国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在40多年的开放历程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苦奋斗中,中国的开放由原来仅仅限于宏观层面的国策与政策,丰富发展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国际公平公正秩序和提供国际公共产品。

开放融通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滚滚潮流,是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然而在当今时代仍然存在着一些传统霸权国家在面临国际秩序朝着公平公正方向调整的大趋势时,不甘于放弃原有既得利益与守成地位,采取孤立主义、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等手段,给新兴国家的发展制造障碍,施加压力。虽然这些逆全球化的“浮云”在某些时刻会为世界发展制造阴霾,但是终将被蕴含着生机与希望的“太阳”驱散。中国的经济不是一个小池塘,而是一片汪洋大海,狂风骤雨掀不翻,具有足够的发展韧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紧密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不能孤立地生存与发展。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开放经济,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开放都体现了经济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因此,推进各国、各区域、各领域的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协同发展,是世界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这一系列有力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胸怀两个大局,以我为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不动摇,保持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色不变质,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无畏挑战,拥抱机遇的信心与决心。   

融入世界创新网络,坚持科技创新自立自强  

创新位于新发展理念之首,处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指导社会发展。科技的进步说到底就是科技的创新。而改革开放自身就是一场以革新为生命的伟大革命,创新是改革开放的内在灵魂。因此,中国的创新发展始终是坚持科技与体制机制双轮驱动。

一方面,从世界范围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风起云涌,时代赋予科技最好的变革的时机,谁抓得住时机,就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世界竞争中胜出。另一方面,从国内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本质要求之一就是要用创新驱动发展。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中国坚持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既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又与积极融入世界、开放共赢的历史潮流同频共振。中国用创新进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征程,用创新整合深化改革与高水平开放,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