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中国实践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韩一元 丨 时间:2021-01-20 丨 责编:郭素萍

韩一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四年前的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指明了未来前进之路,获得国际社会普遍赞誉。四年来,中国顺应历史潮流,凝聚各国人民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成就和贡献受到多方认可。

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引擎”。中国经济在保持稳步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30%,预计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在国内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减贫经验。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理念更是高度契合。联合国秘书长曾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涉及经济合作,也是旨在通过经济合作改善世界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使全球化更加健康、进而推动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路径。

2016年9月,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签署的第一份共建“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同年11月,联合国大会首次在决议中写入“一带一路”倡议,决议得到193个会员国的一致赞同。近年来,中国与联合国在“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合作成果丰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坚定支持联合国。近年来,随着各类新兴挑战凸显和大国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行径加剧,多边合作遭受严重破坏,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机制陷入困境。中国则始终坚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机制,反对个别国家企图将其边缘化、工具化、空心化的态势。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正确义利观,合作共赢的国际秩序观,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等一系列新主张,均有助于为推动联合国改革、提升联合国权威和效率、构建新的全球治理框架提供理念支撑。

中国还以实际行动支持联合国工作。2019年至2021年联合国会费比额表显示,中国会费大幅提高,首次超过日本,从第三大会费缴纳国升为第二大会费缴纳国,仅次于美国,常规预算分摊比例由原来的7.92%升至12.01%,维和预算分摊比例由原来的10.24%升至15.22%。

积极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在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后,中国仍坚定支持协定并加强履约行动。在2020年第75届联大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峰,并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在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示了提高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的4项新举措。外界普遍认为,中国的承诺与行动和美国形成强烈对比。

中国还不断深化气候领域南南合作,自愿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在能力范围内的气候援助,作为发达国家资金的“补充”。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曾指出,2011至2018年,中国政府累计安排7亿元人民币(约1亿美元),通过开展节能低碳项目、组织能力建设等活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力量助力全球抗疫。在新冠疫情不断发酵蔓延的当下,中国积极投身国内和全球抗疫,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向150多个国家和9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迄今已向各国提供了2000多亿只口罩、20亿件防护服、8亿份检测试剂盒,同时还积极推进药物、疫苗研发合作和国际联防联控,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中国既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一。拥有多重身份的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在国际体系中发挥自己重要且独特的作用。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出的方案,是解决当前全球各类困境的“良药”,也是未来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责任编辑: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