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荐读

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欧盟最大贸易伙伴意味着什么?

来源:中国报道 丨 作者:李罡 丨 时间:2021-02-26 丨 责编:王鑫

欧盟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欧盟2020年与中国和美国的贸易额分别为5860亿欧元和5550亿欧元。这意味着,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和欧盟自去年年底签订双边投资协定后,贸易额就一直呈现稳定上升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欧盟是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双方经贸的紧密合作、蓬勃发展,将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与活力,促进疫情冲击下的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

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引擎

 

△ 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爆发流行,封锁与隔离措施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1年1月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3.5%,而中国经济逆势实现2.3%的正增长(较去年10月的预测提高0.4个百分点)。

2020年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面临疫情冲击,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成为世界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动力最足的火车头,其原因值得分析和探究。

第一,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出现衰退,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相当高的增速并率先回升,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以中低速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率依然远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水平,中国经济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和活力,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第二,中国医疗物资助力疫情国家抗疫渡难关。“中国制造”源源不断地为世界各国提供物美价廉的工业产品和医疗物资。面对医疗防控物资“全球告急”的局面,中国产业链上下游及时联动,复工、扩产、转产、跨界,防疫物资产能迅速跃升。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和拥有完整全产业链的国家,为全世界生产和出口了最多的口罩、呼吸机和防护设备。

第三,中国经济复工复产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信心。面对疫情,中国采取了果断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抗疫的战略性成果,生产经营活动快速恢复,适时复工复产降低了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了正增长。中国全面复工复产,加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不仅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更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带来了希望,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信心与能量。

第四,中国进口成为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市场的渠道,有力推动了世界需求的扩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进口需求迅速扩大,为国际贸易繁荣和世界经济的复苏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国积极推动世界经贸合作早日恢复正常,以有效提振世界总需求。自2018年以来,中国已连续3年成功举办进口博览会,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有力推动了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2018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预测,未来15年,中国进口服务将超过10万亿美元。疫情爆发后,中国继续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通了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市场的渠道。

第五,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为外国企业创造商机与便利。2020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施行。2020年4月1日起,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取消。中国在世界银行《2020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从第78位(2017年)跃升至第31位(2019年),连续两年进入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快的10个经济体之列。营商环境的改善提升了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为外国企业创造了投资便利和机会,有利于外资企业渡过疫情寒冬。

中欧经贸合作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与动力

  

△ 2月22日,装载着果汁、塑料制品和光伏产品等50车货物的X9041次中欧班列从西安驶出,这标志着2021年中欧班列(西安)运输车数突破2万车大关。2020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24万列,同比增长50%。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欧盟是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中欧都是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一极。中国和欧盟国家的面积加在一起,约占世界的十分之一,人口加起来,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经济总量之和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中欧加强合作,促进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的紧密结合,不仅有助于双方经济互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升民众生活水平,也将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与活力,促进疫情冲击下的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

从贸易关系来看,中国和欧盟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截至2019年,欧盟连续16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15年蝉联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的位置。2020年,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中欧双边贸易逆势而上,再创新高。中国在2020年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从投资关系来看,中欧双向投资增长迅猛。中欧建交初期相互投资几乎为零,20世纪90年代大量欧洲企业开始赴华投资。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20年中国外资统计公报》,2019 年欧盟在华新设外商投资企业 2804 家,同比增长 15.6%,占当年我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的6.9%;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73.1 亿美元,占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 5.2%。

自2008以来,中国对欧投资一直保持较快增速,投资方式不断创新,行业和领域不断拓宽。2014年中国对欧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8.5亿美元,首次超过欧盟对华投资,标志着中欧双向投资关系的实质性变化。《201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中国对欧盟的投资流量达106.99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占当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的7.8%。截至2019年末,中国在欧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3200多家,雇用外方员工达26万人。

中欧经贸合作的前景与方向

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前景光明,双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努力,推动双向开放,发挥世界经济“双引擎”作用,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

第一,继续推进中欧经贸合作,加快落实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成果,尽快启动中欧自贸区可行性研究。随着中欧双方经贸合作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贸易摩擦是正常现象,关键是双方要积极探索通过对话与磋商妥善处理贸易分歧的机制。中欧双方在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特别是城镇一体化方面有着众多利益契合点,相互投资的空间和潜力巨大。欧洲部分国家和政治家应该摒弃“制度性对手”“过度依赖中国”等错误理念。中欧双方应该本着务实合作的态度加快落实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成果,为中欧双方企业投资和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第二,加强科技领域的合作,推动中国产业升级,为欧洲经济增长注入活力。欧盟一直对华高新技术出口采取严格管制,中欧双边高新技术贸易增长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欧盟切实降低对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等中国目前发展所迫切需要的高新技术的出口限制,使欧盟的科技创新与中国的广阔市场结合起来,不仅会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也会疫情冲击下的欧洲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加深金融货币领域的合作,维持欧元稳定,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债务危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最严峻考验,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一直坚定地支持欧元和欧洲经济一体化。中国通过购买债券、增加进口等方式,为欧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对欧元度过最艰难的时刻起到了积极作用。中欧货币金融合作的深化也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因此,继续深化中欧金融合作是今后中欧关系发展的一大亮点,中国可以利用欧洲金融中心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欧洲主要金融中心也可以利用人民币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第四,深化人文交流,在中欧之间架设心灵之桥。人文交流与合作虽然已经超出了经贸合作的范畴,但它是两国关系发展的灵魂,是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中欧在价值观、意识形态上存在巨大差异,这也是中欧间产生误解、互不信任的根源。两个人只有相互了解、相互理解,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加强人文社会领域的合作有利于中欧由陌生的朋友变成真正的朋友。

第五,中国和欧盟继续加强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的合作。中国与欧盟同为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存在诸多共同立场。中欧双方应共同推动G20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推进G20的制度化建设;中欧应共同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促进货币体系多元化,改变美元独大的不合理局面,努力构建有利于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国际货币制度;作为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成员,中国和欧盟是全球自由贸易的积极倡导者,将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中加强合作,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应对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旧问题和新挑战,为不确定性日益突出的世界注入稳定性。

第六,中欧在绿色发展领域合作前景广阔。中欧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长期保持友好合作,都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双方在能源转型、碳排放交易体系、科研创新、绿色金融等领域具有很强的合作互补性,在气候治理、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拥有巨大合作潜力。中欧双方将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多边机制建设。